搜索
水清鱼跃生态美,产业铺就振兴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守护好一江碧水”
日期:2024-07-15 10:35

(通讯员 刘陈野 李逢翔 郭嘉欣)为了探寻旅游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密切联系,切身感受“将资源转化为资产”、“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等理念。7月12日,湖南工商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环境学院“涟绿润乡,源艺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队赴涟源市湄江风景区、湄江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图片1.png

首站: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开启知识之门

“涟绿润乡,源艺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队首先踏入了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大门。这里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化石标本、一幅幅生动的地质演变图、以及多媒体互动展示,生动再现了湄江地区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讲解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团队成员揭开了地质学的神秘面纱,让大家在惊叹之余,也收获了满满的科学知识。团队成员也向讲解员提出了一些疑问:对于旅游开放式的景区,景区方要如何保护好钟乳石资源?讲解员耐心地解答了团队成员的问题,“景区会强化游客教育,利用警示标识、宣传视频及导游讲解提升游客对钟乳石价值的认识,并严格监管游客行为,禁止触摸与破坏。同时,在钟乳石密集区划定保护区,限制游览,减少干扰,并加强日常巡查维护,确保资源安全。”

第二站:仙人洞探秘,领略溶洞奇观

随后,“涟绿润乡,源艺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队前往了备受瞩目的仙人洞。这座溶洞以其独特的地质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而闻名遐迩。步入洞内,五彩斑斓的钟乳石、石笋、石幔等自然奇观映入眼帘,仿佛步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地下宫殿。同时,团队成员也对在场的讲解员提出了相应的疑问:溶洞的形成过程及其蕴含有哪些地质学意义?讲解员解释到:“溶洞的形成过程是地下水长期溶蚀可溶性岩石而形成的天然洞穴,这一过程的地质学意义在于揭示了地下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提供了地貌演化的重要信息。”

图片2.png

第三站:揽月古道徒步,体验自然与险峻的完美融合

最后,“涟绿润乡,源艺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队来到了揽月古道。这条古道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险峻的地势吸引了无数徒步爱好者。古道两旁,重峦叠嶂,林木葱郁,溪水潺潺,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团队成员认为在揽月古道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在攀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伟岸。这无疑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最好印证。

根据实地调研,“涟绿润乡,源艺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队了解到: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将继续秉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为更多游客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体验,让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宝贵财富得以永续传承。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发现了几个有待改进的方面,对于如此优秀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园区的宣传和推广明显不够,对此园区可以加强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宣传工作,例如开设抖音短视频直播,将湄江的美景广泛宣传,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园区需要更加规范化。根据调研,团队成员发现,湄江河中漂浮着许多塑料白色垃圾,这是对湄江美景的严重破坏,团队成员建议园区应当加强对于游客、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增加警示标语的数量,让“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责任感落实到每个人心中。

护生态也是富口袋,生态文化旅游是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相结合的发展新机遇。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优质资源。“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广袤乡村必将不断铺展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崭新画卷。

(一审:龙晓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