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7日讯(记者 邓望军)带领老放映员在老电影院看一场老电影,12月6日,位于株洲市芦淞区的株洲市麻纺厂“株麻剧场”里展映了一场特殊的电影。在这家早已停止运营的厂矿电影院里面,B站UP主@康哟喂组织和邀请了一帮老放映员和老职工,重温了80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少林寺》,并用影像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一过程。
这里曾是几代株洲人的青春密码
株洲早在“一五”时期就享有“工业重镇”美誉,彼时,厂矿企业林立,规格大点的企业不仅拥有学校、医院、工人俱乐部,还有独立的厂矿电影院,株洲麻纺厂便是其一。
株洲麻纺厂曾是株洲乃至湖南引以为傲的企业,该厂生产的棉麻布制品远销20多个国家。“株麻”几千纺织女工,更是这座工业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了无数男性产业工人的目光。于是当年看电影成为青年职工最浪漫的约会方式,老影院也见证了许多无数平凡的爱情与人生。
“那会的电影院里,一晚上连影三场,总是人山人海,特别是周末”,一位老职工指着满是尘埃的座椅唏嘘道。在他的记忆中,“株麻剧场”在80年代初兴建,随着《少林寺》《第一滴血》等电影的放映,影院里总是挤满密密麻麻的观众,票价从5分到几毛钱不等,厂里还会不定期发放免费的职工票。
这里藏有一位放映员的光影人生
银幕里每天上演的是虚构的故事,对于放映员而言,流走的却是真实人生。@康哟喂团队成员小林的爷爷林新华今年83岁,五六十年前就从事电影放映,当时在株洲还带出了好多放映员徒弟,甚至专门做过放映培训,一堂课就有30多人听课。
早已退休多年的他对于当天的放映特别地重视,红纸金字的大海报,上面一笔一划都是老人所书,特有的浆糊张贴,这都是当年电影上映前最传统的方式。
林新华对记者讲述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干电影放映干到退休。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电影,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是由株洲创作《送货路上》,言语间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这里见证一场新技术的影院复活
时代在变化,一个个厂矿电影院也跟我们渐行渐远,有些被拆除,有些被改造。株洲麻纺厂也将要搬迁,这座电影院不知何去何从,或许会被改造保护,也可能进一步荒废。
前段时间,小林和爷爷林新华聊到株麻剧场可能要搬迁,老人感慨万千。于是,孝顺的小林和团队负责人@康哟喂商量,希望趁株麻剧场还在,带爷爷去老电影院看看,以团队的力量将这座电影院复活,促成或许是最后一次的电影放映。
@康哟喂为本场放映忙活了多天,他希望用一场特别的放映,用一期真实的视频,呈现老影院、老厂房更替消亡背后的时代变迁,还有老放映员光影交织的人生。
“我们生在一个幸运的时代”,他表示,现在电影技术、家用投影技术的发展,愈发高清画质的影像,愈加智能先进的设备正在走近大众、走入家庭。他用四台Vidda三色激光投影,通过画面拼接实现了上百万元专业放映机才能播放的8k画面,让株麻剧场这个90年代的老电影院,上映了一场2023年都还没普及的8k电影,整个放映活动很成功。那些曾经留下的历史印记既是传承,也是见证,由它催生出新的事物,让我们能更明晰、更方便地触达艺术看见世界。
(一审:罗江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