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现场,谢耀征(右一)在对“先锋号”的技术细节进行指导。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王斌 摄
“先锋号”有轨电车已经初步定型,在经过最后的调试和准备后,即将奔驰在长沙市指定线路上。
长沙晚报记者 王斌 通讯员 韩静
第一眼见到头发已白了大半的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谢耀征,记者判断他应该年近五十。一问,他才36岁。这位“白头青年”带领团队经过数年攻关,智造了全国第一辆三模块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先锋号”,而且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既可以在传统网线上运行,也可以无架线运行,是全球首台智能电力有轨电车。古人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谢耀征发虽白,血正热,他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电车事业正迎来爆发期,规划近期内建设有轨、单轨等类型电车的城市达150个,市场空间巨大,外资虎视眈眈,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做好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1 看事做事主动作为
成长为项目负责人
采访时,记者在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从第一道环节下料开始,车间全部采用智能化数控设备,比如数控切割机、抛光机、折板机等;另一边是焊接机器人,它的“小伙伴”整体变位机可以360度旋转,配合焊接。谢耀征边工作边介绍:“2015年,中国通号集团成立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决定做三模块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我一开始是做车体结构设计的主管。”但公司刚刚创立,很多事情没有明确人员做。比如做车门、做雨刮、做车头玻璃……谢耀征主动作为,把这些活都揽下来了,没日没夜、看事做事,甚至还干起了供应商联系、采购跟踪、生产设计等,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开始负责整个项目。
“我原来是设计师,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就行了,设计好后就看着其他人做事。现在转为技术+管理,不仅每件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还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最终把整个项目拿下来了,过程很艰辛。”谢耀征说,团队是第一次从事整车研发,中途在外墙板设计上出了纰漏,示廓灯接口出错,导致一批部件报废。发现这个问题时是周五晚上,谢耀征周六一大早就赶到工地,研究纰漏产生的原因,一直忙到晚上12时才回家;周日早6时又赶到外包厂家,拿出整改方案,整改完成后又很晚才回家。“这两年,我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天天都在想还有什么事没做,什么问题会产生,这才体会到‘学而不思则罔’的含义。”谢耀征说。
2 中国的技术发展
还是要靠中国方案
公司看到谢耀征年轻上进,外派他带着一个小组到欧洲某合作企业学习。谢耀征在去该企业之前,早已把全球最先进的电车技术摸了个透。一开始洋专家瞧不起中国人,还时时提防着学习小组,把他们隔离在一个区域里,什么东西都不给。但是谢耀征通过沟通,展现了自己的高超技术实力,最终得到合作企业的认可,双方成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技术交流。欧洲电车都是在传统网线上运行,但在中国,这种电车运行起来往往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通号车辆研制的电车更加智能化,可以无架线运行。
谢耀征告诉记者:“小组去学习技术,某种意义上也是去学他们的‘失败经验’。因为电车在欧洲大中城市普及了100多年,设计、生产、使用、运营、维修都走过很多弯路,很多细节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形成了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实,技术我们已经掌握,自主创新的一些技术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包括无轨、单轨电车等。中国的技术发展,还是要靠中国方案。否则,光靠市场换技术,只会失去市场、品牌,却换不到真正好的技术,更换不到别人对你的尊重。以往某一行业的发展历史就是先例。”
3 单位能耗仅小车1/10
可助市民“智慧出行”
长沙人心中有轨道交通梦:不但已经建设并运营了地铁、城铁、磁浮,还在规划未来的智慧有轨电车。不久的将来,你去梅溪湖等地游玩,或许就可以搭乘这种有轨电车了:车辆智能化驾驶,头顶上没“辫子”,到站快速充电,轨道与地面平齐,不占用有效路幅,电车地板高度只有35厘米,还装有斜面板,老人、小孩、残疾人轮椅可以顺畅进出;单位能耗只有小汽车的十分之一,载客量370人,最高行驶速度可达70km/h,建设成本是地铁的五分之一,客运流量达到地铁客运流量的二分之一……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电车,而是智慧出行。”谢耀征说,“先锋号”电车采用全现代化的数字控制方式与无极全电流的传动方式,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中央控制,随时随地调度车辆。其智能化水平超过绝大多数世界级大都市使用的有轨电车,是长沙市民走向未来“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的一种好方式。电车配备4G移动网络功能及导航功能,与城市交通系统融合,全车无线网络覆盖,可实时为乘客提供天气、美食、购物等信息。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已生产两列样车,即将量产,可年产200列现代有轨电车及轻轨车辆,将成为城市智能轨道交通“一揽子”方案解决商。
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X(非华声•经济)”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2.若有涉及投资参考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