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良田)
自小我就不耐读厚厚的书籍,不巧小说多长篇,长篇足厚度,因此自小便怕读长篇小说,久而久之索性不爱读小说了。读中小学那会,老师会不时收缴小说,金庸与琼瑶是重点对象,因此我竟也得了老师的高度信任。
自小我爱读诗,虽然不一定懂得,因为短,容易读完,读完便有成就感,所以就坚持了下来。不过只限国诗,现代白话诗则一直不得门路,虽然短,也往往难以卒读。
入大学前,彭志芳老师教我们写白话诗,我鼓足气力写了一首,大概从半桶水晃的很、满桶则不晃说起,由此引申到学习生活。不想得了80分,于我却颇受鼓舞。
到吉首大学后,结识了师弟刘永涛,其时他已是校园著名诗人,屡有诗作见诸各大刊物,频频斩获各种奖项。他的两个观念改变了我对小说的认识,也改变了我对诗歌的理解。他说,诗歌不分古今,国诗、白话诗本质一如;好的小说必有其诗学底色。从此,我便开始读白话诗,也读些长篇小说,日积月累,竟也有了些鉴赏能力。
最近,永涛推荐我读作家胡小平先生的《蜕变》,且将他写的书评一并赠我学习。《蜕变》是一部长篇,近30万字,我一翻开,就难以掩卷,丝毫无有打小的阅读恐惧感,倒是觉得在看连续剧,一集接一集,不知不觉就翻到最后一页,却还意犹未尽。
《蜕变》是一部关于“诚信”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十多年前的青山县。正如永涛的书评《“信”是最大的智慧》所说:《蜕变》以弘扬诚信为主题,呼应奔涌不息的时代大潮,以小说故事中一系列的演变、转变、改变,昭示大时代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作为历史创造者的民众个体,蜕变的艰难与坚韧,以及重生的使命和担当。
小说以岳北县的两家重要企业冶炼厂与煤化厂的业务纠纷为背景,围绕岳北中院执行局向H行青山支行追讨债务而展开。深陷这场纠纷的各方在纠纷的漩涡中心力交瘁,没有赢家。情节推进至此,似乎已陷入僵局,对此作者以小说人物的自我反省继续推动情节,这不仅合生活之规律、且合小说之目的,可谓匠心独运,且于世人颇有教益。
《蜕变》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正能量的故事。小说塑造了张明亮、成大为、万长花、孔大华等众多个性鲜明的形象。张明亮着墨最多,他清廉自守,秉公办事,兼顾情理,又不失原则底线。冶炼公司的万长花是解开僵局的关键人物,亲眼见证了公司信誉下滑所引发的经济危机,诚信是宝,她为此做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抉择。成大为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执法不当,到后来的深自反省、努力升华,无不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煤化厂孔大华是“蜕变”的典型,起初他在公司衰落之际独立门户赚得钵满盆满,在煤化厂改组恢复生产的过程中,他又发挥了特殊作用。其衰也大华,其兴也大华。
正如永涛所说,小说的底色是诗学。就中国诗学而言,“赋比兴”无疑是核心范畴之一。在这个关于信任的正能量故事里,作者出色的讲述,呈现色彩丰富的画面,其中活跃的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可谓是赋的手法;这画面与面孔所推动的情节昭示了失信的悲惨与守信的殊胜,可谓是比的手法。钱是人心的最佳试金石,在金融之镜上照见的人心百态,恰好帮助我们重新思考“我”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应然关系。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味亦是赋比兴的“兴”。一部小说而同时具备赋比兴三种诗学手法,那么这部小说立根诗学也就不言而喻。这样的小说值得我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