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张超平
十三年教育生涯,她始终如一盏长明之灯,在教育征途上坚守育人初心,笃信教育是一场用爱心点亮爱心、以生命温暖生命的修行。她就是宜章县第八完全小学教师张玉崔,曾斩获省级集体备课大赛一等奖,多次获评优秀教师、教研教改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用实绩诠释着教育者的担当。
立德修身,锚定教育航向
2013年6月,怀揣着对教育的赤诚,张玉崔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以免费师范生的身份回到生源地一六镇,踏上了三尺讲台。后来因家庭原因,她通过招考进入宜章县第八完全小学。无论身处乡村学校还是县城校园,她始终以优秀教师的标尺严格要求自己:课前反复研磨教案,课上专注传道授业,课后耐心答疑解惑。在教育一线的十三载春秋里,她用无私奉献注解着 “为人师表” 的深意,让青春在黑板与作业本的光影里绽放光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的教育情怀中始终激荡着理想的温度。课堂上,她将红色故事融入教学案例;课间时,她和学生畅谈时代楷模的事迹,用正能量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学校安排的任务,无论难易她都欣然承接;同事遇到教学难题,她总能主动分享经验。从乡村到县城,她在每个岗位都交出了令人称赞的答卷。秉持 "以生为本" 的理念,她格外留意那些性格内向或家庭特殊的孩子,用温和的鼓励帮他们建立自信,引导孩子们在关注课本知识的同时,抬头望向窗外的世界 ,让知识的积累与视野的拓展同步生长。
师爱无垠,点亮成长之路
在八完小的五年时光里,张玉崔连续执教两届毕业班,接手的往往是同事们眼中 “难啃的硬骨头”——成绩靠后、纪律松散的班级。面对这样的挑战,她从无半句怨言,反而常说:“每个孩子都像待放的花,只是开花的时间不同。”
她对学困生的关注,藏在无数个细微瞬间里:放学后单独辅导时,特意放慢的语速;作业本上除了批改,还画着鼓励的笑脸;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时,悄悄递上的一颗糖果。每接一个新班,她都会用三个月时间完成 “学情档案”,记录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性格弱点、家庭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这便是她坚持多年的 “时时问、时时讲、时时查、时时纠”教学法。课间时分,她总爱坐在学生中间,听他们讲校园八卦,分享自己童年的糗事,在笑声中消解师生间的距离感。她常说:“教育孩子,先要懂孩子。”
这份懂,在特殊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深刻。班上的小微同学,总是安静地坐在前排,成绩中等,不惹事也不显眼。直到去年 10 月的心理测试将她列为红色预警对象,张玉崔才意识到这个看似平静的女孩,内心早已积满阴霾。一次放学后,她特意留下小微,递上一杯热牛奶,轻声说:“老师看得出来,你心里藏着事。”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紧锁的心扉。原来小微出生时母亲便离家而去,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年过半百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寄居在叔叔家。一大家子挤在三间狭小的屋子里,她和三位老人共用一个房间,连写作业的书桌都没有。“我好想有个自己的房间,哪怕只有一张床那么大。”说这话时,小微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从那天起,张玉崔成了小微的 “编外妈妈”。她向学校申请了困难生补助,悄悄给孩子买了新文具;利用午休时间辅导她功课,听她倾诉对父亲的思念;周末带她去公园散心,告诉她 “困难是暂时的,知识能改变命运”。三个月后,小微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课堂上开始主动举手发言,作文里也多了 “我要努力考上大学”的句子。
还有那个被父亲评价为 “脑子笨” 的小艺,作业抄袭成性,成绩长期垫底。张玉崔第一次找他谈话时,孩子低着头说:“我爸说我不是读书的料。” 她没有批评,反而说:“老师发现你计算特别快,这是很多同学都比不上的优点。”此后,她特意在课堂上设计口算竞赛,多次让小艺担任 “小老师” 演示解题思路;安排班里的学霸与他结对,制定 “每日进步清单”;还多次和小艺母亲沟通,教她如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一个学期后,小艺的数学成绩从及格线边缘跃升到 80 多分,连最头疼的语文也有了明显进步,成了班级里名副其实的 “逆袭黑马”。
正是这样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教育实践,让那些曾被称为 “心痛班” 的集体焕发新生:教室后墙的荣誉栏渐渐贴满奖状,课间操的口号声越来越响亮,连最调皮的学生都会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正如她常说的:“课堂之时有尽,师爱之情无穷。”她坚持每年家访全覆盖,骑着她的小电驴一家一家地走访,与家长促膝长谈;周末会在班级群里分享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劳动照片,鼓励他们观察自然、分担家务、坚持锻炼。在她看来,教育不该只发生在课堂,更要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教研并进,收获满径芬芳
在教学一线深耕十三年的张玉崔,从未停止过专业成长的脚步。她的办公桌上,总放着最新的教育期刊,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教学反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流动的水。”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她执教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计,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可触可感,荣获 2022 年城区小学数学竞赛活动一等奖。三次参加省级集体备课大赛,她带领团队从学情分析到板书设计反复打磨,每次都载誉而归。在撰写的 20 余篇论文中,《巧用学具操作,发展核心素养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评析》、《知其意明其理晓其用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 教学设计与评析》等作品,将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深度融合,分别斩获省级一、二等奖。
作为学校教研室的一员,她更像一个 “教育摆渡人”。每次外出学习归来,行李箱里总会多几本新购的教学书籍,笔记本上记满了可借鉴的教学方法。去年暑假在郴州市参加小学新教材培训后,她整理出学习笔记,开学后为全校数学教师做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新教材解读》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讲解教材变化与使用技巧。当 AI 技术开始融入教育领域,她率先研究 deepseek、豆包、即梦 ai 等工具在备课、批改作业中的应用,随后以《AI 赋能,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题分享实践经验,带动同事们一起探索智能时代的教学新路径。
“教育没有终点站。”张玉崔常这样勉励自己。在她看来,教育者既要做点燃火炬的人,也要做守护火种的人。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