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11月28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11月27日,我们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湘潭市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榜上有名。近年来,湘潭市借助这一经验,促进了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湘潭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打造“双驱动”;坚持科技变革与体制变革并重,力抓“双创新”;坚持园区建设与“三区”建设并推,实现“双提质”;坚持军民融合与产教融合并力,放大“双优势”。2017年4月,湘潭被列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辛探索,老工业基地不断催发“新枝”,湘潭市工业产业领域“三大变革”不断深入。
质量变革正引领湘潭实体经济朝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开展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以来,湘潭市实施制造强市、智能化改造、产业人才引进、产业招商等系列行动计划,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特色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70%;湘潭经开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省第三个两千亿园区。湘潭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下降3.7%。
效率变革正推动湘潭市新型工业化城市“脱胎换骨”。眼下一场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的“阵地战”正在湘潭打响。湘潭市出台了《湘潭智造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和《湘潭市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规模超10亿元的智造谷投资基金已经设立;6位院士和数十位高端科技人才来到湘潭,共同建设“智造谷”,政策流、资金流、人才流在这里汇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湘潭有了生动实践。
在动力变革方面,面对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律,湘潭市开始调结构,转方式,通过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改制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办法,新的动能开始形成。目前湘潭市以新能源装备、海工装备、先进矿山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为支柱产业,创新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4个重点产业,80多家智能制造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建立了业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