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伟人故里绿意浓 湘潭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日期:2018-09-27 13:38   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陈伟 马星   编辑:陈实

 11.jpg

  湘潭展现出“城在林中藏、市在林中造、水在林中绕、人在林中行”的城市新貌。(记者 陈旭东 摄)

  湘潭在线9月27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陈伟 马星)伟人故里,大美湘潭。

  湘潭,是红色圣地。湘潭,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还是全国文明城市……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中心城市,目前,湘潭正在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更好地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加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在林中,人在景中。自2016年湘潭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在湘江风光带、九华新城、河东新区、昭山示范区等重点生态示范区的引领下,城乡生态美景纷纷涌现。

  走进今日湘潭,扑面而来的是蓬勃的新绿。一座集红色文化、绿色山水、多彩休闲于一体的魅力之城,一座让湘潭人民有舒适感、归属感、自豪感的美丽家园正呈现在大家面前。

  高位推动 全民共创

  近年来,湘潭先后启动了精美湘潭、美丽乡村、城乡绿化、全域旅游等工作,确定了建设“伟人故里、大美湘潭”的宏伟目标。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指出,“伟人故里”是湘潭最鲜明的城市名片,“大美湘潭”是人民最向往的发展蓝图。

  大美无形,精美有致。2016年,湘潭城市建设目标直指国家森林城市。

  有人会问,湘潭为何要“创森”?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归于自然’进程的生动实践,是加快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改善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曹炯芳指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大事好事,必须坚定不移强意识、提认识、促共识。

  从“绿化”到“生态化”,湘潭将“创森”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

  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当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列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之中。

  2016年8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湘潭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自此之后,湘潭拉开“创森”大幕,各项工作快速推进。

  2017年3月,湘潭召开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暨全域绿化三年行动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全域绿化的热潮。

  曹炯芳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无需论”“无用论”“无关论”等错误观念和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共同把这项关乎大局、造福后代的大事好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017年7月,“创森”纲领性的文件《湘潭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湘潭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迈开了实质性步伐。”市委副书记、市长谈文胜指出,湘潭将严格遵守规划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一环紧套一环,一个一个项目,以工匠精神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在规划的指引下,全市上下掀起了一个个“创森”热潮。

  第十四届中国杜鹃花展览、芙蓉大道等11条城区道路景观绿化提质改造、碧泉湖公园等城区公园建设、5个桥头公园综合提质改造、社区公园建设、河东城市水系绿化提质改造、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等项目正同步推进……

  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当前湘潭实际,全市组织实施了“全域绿化三年行动”,加强了城区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和绿荫停车场建设,对交通干线和水岸绿化进行提质改造,大力开展“三边”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开展森林经营和保护提质,积极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大力宣传生态文化,展现出了“城在林中藏、市在林中造、水在林中绕、人在林中行”的城市新貌。

  城乡一体 全域共建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实事难事,必须持之以恒抓重点、补短板、攻难点。”曹炯芳指出,“创森”要坚持扩量为基,全面推进国土全域绿化。他强调,湘潭“创森”工作首先要解决好关键区域缺林少绿、城乡发展不平衡两大问题。

  湘潭市大力推进“创森”工作两年多来,城乡生态越来越美,景点越来越多。

  无论是在4A景区盘龙大观园、美丽乡村示范点昭山七星村,还是在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绿树掩映的南北大动脉芙蓉路,清新宜人的绿色总会让你心旷神怡,干净整洁的环境也总会令你神清气爽。

  炎炎酷暑,每当夜幕降临之时,湘江风光带上人流如织,前来散步休闲、纳凉赏景的市民络绎不绝。

  在河东,湘江风光带从一桥至板塘、竹埠港再到昭山段,行走湘水之畔,两岸风景尽收眼底,沿途美景让人目不暇接。

  为把湘江绿化美化的文章做足做好,湘潭市大力实施水岸绿化美化工程,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对辖区内河道和重要水源地进行补植补造,并加大乔木种植及各类水域的综合治理。

  如今,在湘江河西、河东两岸,已各建成约20公里长的湘江风光带,绿化占绝对主体,全市水系水清、河畅、岸绿的生态绿网已基本成型。

  在城区,增绿补绿行动,老旧小区和社区公园提质改造行动,生态文化“十创百点”行动等活动的陆续开展,让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和绿荫停车场越来越多,这些生态红利看得见摸得着,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安乐社区位于老城区,楼下新建成的轻机公园面积只有数百平方米,却有紫藤棚、古树、草坪等花草树木,还有篮球架、健步道、乒乓球台。“这里原来是一块废弃地,无人打理,经过重新整理、改造,现在可以看花花草草,附近的居民都喜欢来这散步休闲了。”居民的一句感慨道出了“创森”给城市带来的细微变化。

  像安乐社区一样,全市有40余个社区公园、老旧小区绿化亮化改造已交付使用。

  为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提升居民生态幸福指数,湘潭市还对现有城市公园、老旧小区进行提质升级,目前实施了5座桥头公园和碧泉湖公园、锰矿矿山公园等6个城市公园建设。

  满城绿色,更加焕发出城市活力,彰显出城市品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创森工作不仅仅是城区绿化美化的事,也是广大农村绿化美化的事,要城乡统筹推进。”创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全市各级要本着“创森为民,创森靠民,创森惠民”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在昭山示范区七星村,这个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森林覆盖率达72%,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七星村按照“政府引导、村级主导、群众主体”模式,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

  七星村民居,采用湘中传统民居建筑元素,恢复和修缮廊、亭、桥、堰、塔等农村公共景观设施,充分展现农耕文化元素,艺术设计与景观农田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村落自然生态提质,修复传统民俗,引导产业发展,完善旅游设施,昭山已化身为“处处是景点、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美丽乡村。

  每到周末节假日,七星村成了游客品味乡村民俗、山水风光的天堂,纷纷来此享受短暂的静谧与绿色。

  结合美丽乡村和示范乡镇建设,湘潭市强化自然、乡土、多样等特点,加大对村镇内裸露山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力度,正努力实现2018年全面复绿。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开展“三边”造林,以优良乡土树种和经济林为主、乔灌草搭配,建设多色彩、多层次、多功能的近自然林分,打造集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近3年来,全市规划建设岳塘区荷塘乡等6个美丽乡村示范片、湘潭县花石镇等10个美丽乡镇示范镇、湘乡市龙洞镇等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韶山市狮山村等300个美丽屋场,乡村林木绿化率达到41.86%。2017年,韶山市银田村等获全国环境治理示范村,黄田村等获中国美丽乡村百佳村。

  全域绿化三年行动的深入开展,让湘潭城乡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自然生态美景层出不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绿色成果 全民共享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让湘潭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这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根本目的。

  目前,湘潭市林地面积33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31%,森林蓄积量超过990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445.5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0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2平方米。全市水岸绿化率达到85.37%,道路绿化率达到87.75%,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最高达96%。

  这些数据表明,绿色已经成为湘潭城市的底色。

  “创森”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趋显现。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湘潭正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老百姓的愿望看得见,摸得着。

  城区增绿补绿,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美景入画来;生态修复工程,让大地重新披绿,让湿地重焕生机。

  湘潭锰矿素有“中国锰都”之称,历经百年的采矿、选矿、炼矿,造成锰矿周边地区近50平方公里土壤污染严重。通过主动削减工业总产值10亿元、加大造林复绿,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如今是一片新绿。

  在湘潭县杨嘉桥镇寻笔港,湿地管护廊道绿意盎然,当地村民纷纷到此享受这一美妙的自然风光。而一年之前,这里污水横流,奇臭无比,村民们唯恐避之不及。

  2017年,寻笔港被纳入我省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湿地面积共有890亩。该区域通过实施生态种植,对旱地实行退耕还林,对水田实行退耕还湿,对水塘、溪沟水面实行湿地生态恢复,改变原有的农业种植模式,从单一的种植水稻变成种植茭瓜、湘莲、荸荠等耐水、净水强的多种经济作物。

  一年来,寻笔港试点区森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改善小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全面完善,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变好。

  2017年,该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省林业厅等部门评估验收,成为全省8处试点工程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试点工程,为全省“一湖四水”实施生物治理提供了低成本、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创森”在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湘潭市林业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使“兴林”与“富民”有机融合。

  30万亩丰产油茶基地、20万亩丰产楠竹基地成功打造,让这些数据结出了甜蜜的“果实”;以韶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4A景区盘龙大观园、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花卉苗木产业。绿水青山铸就了金山银山,也实现了森林富民。

  同时,湘潭市还积极推进“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林业经济业态发展。

  目前,建成以昭山途居汽车露营基地为代表的精品休闲生态旅游线路多条,建成以仙女山生态旅游小镇等为代表的森林康养基地10个,大力推进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及森林人家建设,建成27家省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大力扶持和发展花卉及珍稀苗木等新兴产业,涌现了盘龙、宏发、月意、大地园林等全省著名的花卉苗木企业,建成3家省级珍稀树种示范基地。

  2017年,湘潭市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杜鹃花展览。盘龙大观园游客突破100万人次,营业收入逾7000万元。

  绿色带来生机,产业带来财富。

  为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湘潭市发展了以林药、林油、林果、林花等林下种植2000公顷;发展林禽、林畜等林下养殖1500公顷,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其中,湘潭县中药材种植协会500亩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九峰寨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5万只林下散养土鸡养殖建设项目,成为林下经济省级扶持项目。

  还有,红木松木竹木家具、湖湘木刻艺术品、仙女竹砧板、“恩松”松酵天然植物发酵饮品、“天子山”“百里醇”茶油、“莺鸣春”茶叶、花桥板栗等林产品,琳琅满目,供给日益丰富。

  2017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61.26亿元,同比增长15%。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推动了湘潭绿色发展的进程,使广大城乡居民共享了“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如今,醉人的绿意犹如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在莲城大地上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