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株洲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日期:2018-04-19 09:5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怀立 戴鹏   编辑:陈实

轻舟已过万重山

——株洲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湖南日报记者 周怀立 戴鹏

“近3年来,我们关停了1300多家企业,实际影响GDP500亿元以上。可以说,在转型升级、追求高质量发展上,我们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阵痛。但阵痛并没有产生外界预料中的震荡,我们的经济仍然在平稳健康发展。去年,株洲的GDP增速达到8%;今年1至3月,同比预计增长7.4%,规模工业产值预计增长8%,其中轨道交通预计增长16.6%,航空产业预计增长30%。”

4月13日,株洲市委主要负责人一席话,令参加“株洲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的央媒、省媒记者眼前一亮。

一座正在经历转型阵痛的老工业城市,是如何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

熬过“阵痛期”,走上“绿色路”

4月13日,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

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清水塘最后关停的大型企业之一。走在偌大的厂区里,昔日繁忙的景象已不见踪影,成片的厂房即将被重新改造,承担新的使命。

总面积不过15平方公里的清水塘地区,曾聚集260多家企业,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株洲工业的“顶梁柱”,最高年份工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60多年向国家累计上交利税500多亿元。

但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产业,也使清水塘成为株洲最大的污染源。彻底治理清水塘,变得刻不容缓。2013年,清水塘成为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工程”五大环境综合治理区域之一,随后又被列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21个试点之一。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明确要求,从2016年起,清水塘搬迁改造要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

清水塘搬迁改造,需安置近3万名职工、改造1.2万余户3万多居民的棚户区、投入数百亿元资金,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株洲市别无选择。2016年,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推进清水塘搬迁改造,并限定最后时间,不留一家企业,不留一个死角。

去年初,株洲市委、市政府又下达“攻坚令”,组织一支200人的专职干部队伍开进清水塘。在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指挥部统一调度下,大家全力投入、挂图作战,一口气关停企业147家,超过了此前历年关停企业的总和。根据计划,目前仅剩的6家企业也将在今年底全部关停,“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即将实现。

一个“黑色”的清水塘走了,一个“绿色”的清水塘来了。目前,清水塘工业文化、休闲娱乐、科创展示、旅游地产4大产业已进入全面规划和前期建设。其中,体验式商业街、影视文化中心、创意工坊等项目,将以虚拟现实、情景体验、影视动漫、旅游休闲等形式,打造中国工业版“迪士尼”。

轰鸣的机声消失了,浓浓的黑烟消失了,刺鼻的味道消失了。如今的清水塘,城市公园已具雏形,快速路网在加紧“编织”,一幢幢高层住宅拔地而起……

这是株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缩影。这是株洲从今天走向未来的一个标志。

做强“动力谷”,释放“新动能”

去年,“株洲·中国动力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三大动力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70%;其中,电力机车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公交车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中国动力谷”,成为株洲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名片。

“株洲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以此三大动力产业为基础打造的‘中国动力谷’,正在为株洲蓄积新的强有力的发展动能。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株洲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动力强劲、享有国际声誉的动力之都。”株洲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动力产业是制造业的“心脏”和“起搏器”,动力产业聚合发展为株洲聚合新的发展动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点。

以动力产业为基础,株洲目前正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以及陶瓷、服饰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以此释放推动株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4月13日,记者走进湖南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时,见自主可控计算机整机智能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在根据设定参数,进行精确的装备制造。公司中心监控室大屏幕上,“湖南长城计算机FMCS监控系统”正时刻监测每个生产环境的能耗数据。公司负责人说,公司自从实施智能制造战略,机器人上生产线后,生产效率提高了25%,运营成本降低了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了30%,制造技术绿色化率、制造过程绿色化率等均大幅提高。

目前,按照建设制造强市5年行动计划(2016-2020),株洲市正瞄准“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积极推动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支持建设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力争到2020年,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创建1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新思维、新技术、新产业,正汇合成株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优化“软环境”,加厚“硬实力”

走进株洲市荷塘区金山科技工业园,记者在潍柴动力汉德车桥(株洲)传动件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工地看到,平均每分钟就有一台30吨重型卡车将土石方运送出去。该项目负责人告知记者,项目一期130亩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为全面加快园区产业项目建设,满足企业迫切的用地需求,从项目签约的第二天起,荷塘区就开展了工业集中区“愚公移山”行动,仅用87天就交地1033亩,完成了原本需要9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

“软环境”是产业项目建设和产业链发展的“硬支撑”。近几年来,株洲围绕行政审批、项目建设、政策落地、资金人才保障等重点环节,全方位做优服务。

大力优化政务环境,持续开展企业帮扶,往实处、宽处、深处、高处帮扶企业。近两年,共收集交办涉及企业的各类问题6061个,办结率达93%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20亿元以上,获得国务院减负办发文肯定。

大力优化法治环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株洲市规范“双随机、一公开”涉企检查的若干规定》,做到凡查必备。除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的行动以及处理实名举报投诉外,涉企执法部门未经备案,一律不得擅自进入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活动。

深入开展“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活动,不断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近年来,株洲还深入开展交通畅通、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旧城提质、碧水蓝天、城镇设施配套等“五大行动”,升级城市硬环境,打造投资新“洼地”,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据统计,仅从2016年起,株洲就投资300亿元,新建改造道路300多条。从去年起,该市还将用3年时间,投资300亿元,实施400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1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住宅。

推动高质量发展,株洲面貌一新。

采访结束时,记者们来到株洲芦淞通用机场,见现代化的航站楼前,一排“株洲制造”通用飞机一字排开,展翅欲飞。

峥嵘岁月犹在心,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新的时代,株洲这座传统工业城市又将展翅高飞!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