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线看热度 | 好田到手,大展身手
2023-12-29 16:1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盼盼 刘友琼 罗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刘友琼 罗腾

十几台挖掘机、推土机、拖拉机有序作业,100多位工人运送沙子、水泥、砖块,搅拌混凝土,砌筑渠道……12月22日,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一片忙碌景象。

气温逼近零度,来自湘江的冷风,肆无忌惮地往田里灌。大概除了赶工期的工人,没有人会来这里受冻。彩陶源村54岁的种粮大户曾火平却是个例外,自从11月村里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后,他每天都来施工现场“盯着”。

(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农民曾火平。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持 摄)

“以往多是蓑衣丘、斗笠丘,种田还得去外村”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高标准农田!”曾火平一见到记者,就忍不住分享他的喜悦。

2006年,曾火平成为村里第一批农机手。过去村里田块小、落差大,曾火平有一身好手艺、一台好机器,却没挣来好收益。

“以往多是斗笠丘、蓑衣丘,种田还得去外村。”曾火平随便指了一块新平整出来的大田。大田横平竖直,平坦开阔,总面积6.7亩。但在过去,这里分成了20多丘小田,零零碎碎、高高低低,机器进去难、作业不方便。

(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摄)

去年,隔壁的潭洲社区修建了高标准农田,曾火平流转了100多亩种水稻。

“收割机往田里‘梭’几圈,谷子就到手啦!”曾火平算了一笔账,相比较普通农田,收割100亩高标准农田的水稻,要节约近5000元费用,还不算插秧、管护费用以及增产收益。

尝到了高标准农田带来的甜头,今年彩陶源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一开工,曾火平便抢先签订了流转协议,多流转300亩地,明年计划种800亩双季稻。

“好马还得配好鞍,我要再建一个育秧工厂!”

“以前是村干部做工作劝大家流转土地,现在申请流转土地还要排队。”彩陶源村党总支书记蔡其高兴地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了全村种粮积极性,还没到元旦,村里2700亩地绝大部分已经流转出去,再也不用担心农田抛荒了。

(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度。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摄)

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曾火平知道高标准农田来之不易。全区所有乡镇去争取,但名额有限。好不容易争取到指标,村民却有了顾虑:“小田改成大田后,自己的田属哪一块?散户想种田,去哪里种?”村干部一家一户做工作,消除村民疑虑,项目顺利开工。

“政府掏钱,我们免费使用,种田‘待遇’越来越好!”曾火平口中的“政府掏钱”,是指今年望城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采用的投贷联动融资方式。除了财政每亩拿出1600元,还通过先建后补、贷款贴息、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返还方式,吸引国有平台公司每亩投入2700元,合计亩均投入4300元。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虽然投入不小,但修建的高标准农田质量如何?曾火平有些不放心,每天来施工现场“监工”,直到放心为止。

(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摄)

“除了前面三年可能需要培养地力,把地种‘熟’,其他都好!”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曾火平早已考虑到。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方便机械化作业,他预计每亩至少能节本增效200元左右。

“好马还要配好鞍,我要再建一个育秧工厂!”好田到手,曾火平准备大展身手,在村里建成铜官街道首个育秧工厂,并带领望城区腾源农机专业合作社购入几台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烘干机,为周边老百姓种田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带动大家一起多种粮,多挣钱!”曾火平的心愿,也是湖南这个农业大省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节水高效、宜机作业、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4250万亩。通过“良田+良种+良法”配套,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每亩节本增产增效逾200元。2023年,湖南粮食总产量613.6亿斤。其中,湖南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


(一审:夏博 二审:邓望军 三审:谢峰)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