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郴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思政小课堂” 融合“社会大思政”,凝心铸魂育新人
日期:2025-11-03 17:28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肖晴岚

华声在线通讯员 廖正亨 曹悦

今年来,郴州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凝心铸魂,构筑“三全育人”格局,建设特色思政课程体系,深化“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思政”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党建+思政”“实践+思政”育人新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强劲力量。

构筑“三全育人”格局,织密育人“一张网”

在“全员育人”方面,该校明确党政领导讲思政的多项制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授4课时思政课,党委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校长、分管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次,党委班子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 节次;全体专任教师(含临聘教师)需扎实开展思政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课程思政比赛或思政课程说课比赛,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思政教育的参与者。

“全方位育人”则通过丰富多元的教育活动展开。学校广泛开展德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实践、挫折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养;并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我的韶山行”“我的沙洲行”等红色研学活动,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活动与评选,举办“阅美林邑,点亮成长”读书行动、“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校内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及“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选,推动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劳动和岗位实习劳动,实现“寓教于乐”。

为推进“全过程育人”,该校创新建立“党员干部+帮扶”制度,将育人工作贯穿学生从新生报到至毕业离校的全周期,覆盖人才培养方案各关键方面。学校安排每位党委班子成员、党员中层领导干部联系一个班级,协同班主任开展班级教育与管理;同时要求每位党员“抓两头,带中间”,至少分别联系帮扶1名优秀学生、1名“后进生”(含经常违规违纪、有心理或身体健康问题、厌学学生)及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思想、学习、经济三方面提供帮扶,帮扶结对周期为三年,确保育人无死角。

打造特色思政课程体系,推动 “思政小课堂” 融合 “社会大课堂”

该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基础建设,将思政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从第一学期至毕业实习期间,每个专业每周均安排4节思政课,并落实到每学期每周课表中,同时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督、评、考”各环节的督导,保障教学质量。此外,学校组建由高级政工师、市级骨干教师、省市级优秀班主任组成的思政课程名师团队,成立名师工作室,开设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展示竞赛”,共享优质“大思政课”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优秀课程思政案例,有效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生硬融入”“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打破传统思政教育边界,该校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强化多渠道、多场域、多方位育人。一方面,将“五老”及各类先进典型“请进来”:加强与郴州市关工委、市委宣传部宣讲团、市教育局关工委、市委文明办宣讲团的联系,邀请郴州军分区原政委、战斗英模钟六华进校园宣讲党史,开展“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报告;邀请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好人赵书万等模范典型,为师生宣讲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郴州担当与实践;邀请苏仙区委党校教师团队开展音乐思政课《不朽的功勋——从金银寨到金银滩》专题演出,以“音乐+讲述+故事+朗诵”形式,通过“9天考虑”“28年隐姓埋名”“最后的363天”三组数字,再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传递“两弹一星”精神;同时邀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及优秀校友进校园,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走出去”:依托郴州丰富的历史人文、红色革命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党史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湘南起义纪念馆等场所学习参观,开展“我的韶山行”“我的沙洲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政课更具思想性、趣味性与实践体验性,切实提升“社会大思政课”的引领力,让思政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