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通湖一省级贫困村逐步迈入小康村
日期:2020-11-26 13:39   来源:华声 • 经济   作者:黄红兵   编辑:欧阳锟

  华声在线11月26日讯(通讯员 黄红兵)益阳市大通湖区地处洞庭湖区腹地,是2000年9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湘发[2000]4号文件精神,由原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四大国营农场及大通湖渔场、南湾湖军垦农场等撤场建镇组建而成的县级行政管理区。千山红镇民和村是大通湖区最偏远的行政村,也是最落后的省级贫困村,该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房屋破旧,人均收入全区最低。村民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脚泥。经过区建设局3年多脱贫攻坚,按照一户一策,农户和湖南宏硕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大通湖区宏硕农业农机合作社签定合作协议,农民收入实现了翻两番,农民正在全面迈向小康。全村150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现在民和村柏油路直通镇街道,村内致富路四通八达,村民房屋整整齐齐,组组甚至家家通了水泥路,户户喝上了自来水,田野里郁郁葱葱,道路两旁绿树林阴,鸟语花香。

  一、领导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后,大通湖区委区管委高度重视,将最偏远的省级贫困村民和村交由区建设交通环保局(2019年机构改革,组建为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2017年区建设局接到任务后,局党组认真研究,决定任命原建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邹冬华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9年6月,局党组任命原建设交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彭世钦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联点区级领导陈万军区长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下达工作任务并督促落实。局党组书记、局长欧忠良同志每月下村不少于2次,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局长黄红兵同志每周下村不少于1次。2018年-2020年,区住建局共调节投入民和村基础设施资金2150多万元,争取投入农垦(村)危改资金820多万元,自筹慰问资金26万元。近3年来,民和村成为大通湖区距离最远,派驻的干部级别最高,投入资金的最多的,也是取得的效果最好的省级贫困村。

  二、驻村工作队务实肯干

  两任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民和村,白天逐户上门走访,晚上收集整理资料,不断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讨论研究,经过调查研究,拿出基础设施、农垦(村)危改和产业帮扶等脱贫方案,上报局党组研究,然后逐步推进。2018年至2020年,全村共硬化致富路15300米,新建幸福桥4座,硬化丰收沟渠1500米,架设路灯180多盏,种植花草树木21200米,帮助整改民和村完小门卫室,完成了村委会文化广场建设,添置健身器材、蓝球场等,每年帮助贫困户销售大米,红薯粉、鸡鸭等农副产品5万多元。

  三、帮扶责任人细心体贴

  民和村总面积12884亩,总人口3015人,总户数881户,其中贫困人口150户402人,区长陈万军同志率先垂范,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上门走访,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区住建局21名帮扶责任人,负责全村最困难的50户贫困户135人,由于该村离大通湖中心城区最远,来回一趟近1天时间,对于不会开车的帮扶责任人有所不便,但是他们克服困难,每月上门帮扶不少于2次,他们先上门走访了解家庭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按照一户一策的方式,拿出脱贫攻坚计划,指导贫困户如何脱贫,大部分农户和大通湖区宏硕农业农机合作社签定农产品购销协议,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回收产品,全村总面积12884亩,稻虾套养面积8500亩,农民收入实现了翻两番好成绩。如贫困户李念同志,一家3口,老婆残疾,小孩读初中,2016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年,2019年人均收入超过30000元/年,现在成为了全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头帮扶该村朱和成家。同时帮扶责任人还帮助贫困户销售大米,红薯粉、猪、羊、鸡和鸭等农副产品。3年内帮扶责任人捐赠贫困户1.6万余元,衣物等生活用品160余件。

  四、村支两委积极支持配合

  2017年4月驻村工作队到达民和村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危朝辉积极支持配合,新自安排生活和住宿问题,亲自或派人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走村窜户,介绍村民情况,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协助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

11.26益阳市大通湖区住建局一省级贫困村迈入小康村1.jpg

  千泥线,经区建设局与市发委对接,从小区配套项目资金中调节了180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从原省道S202直达民和村全长9KM的柏油马路。2018年开建,2019年上半年通车,是全区唯一直通村的柏油路,现已成为民和村名符其实的一条康庄大道。

11.26益阳市大通湖区住建局一省级贫困村迈入小康村2.jpg

  2019年新组建的住建局接手帮扶民和村以来,为改善老百姓的出行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从项目资金中调节了159万元,修建了20处,共计2500米的短途路。大大的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给村民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老百姓是拍手称快,政府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实事、好事。

11.26益阳市大通湖区住建局一省级贫困村迈入小康村3.jpg

  民和村学校是一个老牌学校,因年久失修,门楼破烂不堪,且不安全。为了改变现状,2017年区建设局投资10万元资金,对门楼进行了重建。2019年利用修建民和大道的契机,对民和学校临民和大道一面进行彻底的整治和硬化,使民和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