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日讯(通讯员 朱建新)金风忙送爽,黄花照眼香。九月,带着花香,轻轻地来到了这片天地。初中教务处精心安排和组织的语文组教研活动,在九月底的流光溢彩中,顺利结束。雨过琴书润,风吹翰墨香。这次活动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展现出来的迷人风采,如碧水浸染天空,让天更净,让山更明。
这是青春靓丽的赵跨老师。她以“笑”为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带领着孩子们走进刘姥姥的内心世界,走进“大观园”,领悟众生态。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用自己年轻人的敏锐视角,激发孩子们去聆听曹雪芹用“四大家族”的变迁奏响的封建王朝的末路之歌。
娴静优雅的贺丹凤老师用双线结构构建起一个精彩的课堂。一件惊天劫案--两个团队的巅峰较量!到底谁更“智”?到底“智”在哪里?全班同学汇聚起所有能量在课文中去寻找蛛丝马迹。讨论热烈,交流深入。在贺老师恰到好处的启发下,同学们抽丝剥茧,分析出杨志必然悲剧的成因,为整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是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当王松老师饱含情感的朗读声响起,同学们仿佛感受到了诗人的悲怆,仿佛看到了祖国那时候经历的沧桑。王老师精心构思,语言型文本结合写作型文本的教学,牵引着孩子们自主探索诗歌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人崇高的爱国热情。最后的“如果诗人还在,还用《我爱这土地》为题,他会怎么写”的课堂练笔,不仅让孩子们初步学会诗歌写作,更是让孩子们接受了“爱国思想”的洗礼,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有位同学说:“听完尹老师的这堂课,我想和苏轼做朋友。”是啊,尹晶晶老师带领着同学们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不仅读出了《记承天寺夜游》的音律美,还让同学们跨越时空,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来到了苏轼的身旁,进入了苏轼那清明澄澈的内心世界。尹老师激情澎湃,又谆谆善诱,让孩子们越过时空的距离,轻松把握苏轼的“真”“善”“美”,纯真的他们又怎么不会想着和苏轼做朋友?
这是一堂大课,这是《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的碰撞与交融!知性沉稳的李娟老师以精心的设计和严密的教学语言构建起苏轼美丽的精神世界,并修筑起了一条通向张岱的“梦”的桥梁。同学们既沉浸在苏轼的月色里,又对张岱的雪世界心驰神往;既读懂了了“闲”和“独”,又明白了古人的风雅和风骨。李老师一节课讲下来,孩子们满满的都是收获。
这是胡卫青老师的课堂,这是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胡老师姿态优雅,声音亲切且富有感染力,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带领学生去感受伟人朱德的爱母深情。胡老师用精湛的教学语言,高超的授课手段,让课文的全部情感自然流淌出来,洗涤着孩子们的心灵,并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我们该如何报答我们的母亲呢?
秋天,李艳迷老师讲《秋天的怀念》。李老师用情境导入,引领同学们去感受让史铁生重新“站起来”的神秘力量;用“花”串联起全文,引导同学们去品析语句,感悟情感;让同学们诉说母爱,泪光盈盈。伴随着《懂你》的动人旋律,课堂在整齐的朗读声中结束,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孩子们在声情并茂地朗读,孩子们在激烈热情地讨论,孩子们在全神贯注地书写。这是彭俊妮老师的课堂。温和娴静的彭老师在讲解充满家庭温情的《散步》。从课文里读“生机”,到读“责任”,无不体现出彭老师的精心设计。她恰到好处的点拨,恰如其分的鼓励,让孩子们放飞思想的精灵,在语文的殿堂里自由飞舞。
音乐舒缓,陈超逸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读声扬起了母爱的乐章!她以独特的视角引导孩子们去审视史铁生的行为表现,在审视中去理解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字、词、句的品析,子与母的联动,让孩子们的情感与史铁生的心一同跳动。陈老师合理的教学设计,严谨的教学语言,师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如鲜花般盛开,精彩纷呈。
《为句子搭“骨”画“魂”》,这是朱建新老师的作文课。朱老师用实例讲解,从用“扩词法”搭“骨”到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再到插入议论和抒情“画魂”,引导孩子们学习“金句”的写作。整堂课的教学一环扣一环,由浅到深,由简入繁,过渡轻松,衔接自如。孩子们两眼发光,踊跃试笔,满心欣然。
一次教研活动,就是无数次思想的对话,就是无数次智慧的交融。我们将秉承教书育人的宗旨,勤于钻研,敢于探索,认真备课,精心教课;我们将继续弘扬艺芳学校的精神,集思广益,团结一心,精益求精,砥砺前行。我们将以全部的热情,和孩子们一起描绘美好的蓝图,和孩子们一起构建最美的星空!
(一审:蒋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