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桃源县剪市镇:乡村干部轻装上阵的“一天”
日期:2024-05-27 16:14

(通讯员 余文)近日来,剪市镇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落到实处,使各村(社区)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把服务做得更优,产业做得更大,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下村入户的次数更多了”

“‘秀美桃源’、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是当前阶段的重点任务。特别是‘秀美桃源’工作,我们这月的重点要从棚、池、牌等的拆除转移到群众房前屋后的卫生上来……”刚参加完五一假期收心会,沙萝村主联村干部,剪市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登攀来到沙萝村,向村干部传达镇党委政府当前的重点工作部署及相关要求。

图片1.png

(联村干部到沙萝村传达当前重点工作任务)

“把房前屋后的卫生搞好了,自己住起来也舒心些,整个村子里的卫生自然而然就改善了。”与村干部进行简单沟通后,杨登攀又与部分村干部马不停蹄地来到沙萝村梅子片6组召开“秀美桃源”屋场会,和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共同为“秀美桃源”工作提意见、想办法,共建美好家园。

为落实好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工作要求,剪市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持续听取和收集各村(社区)反馈意见,为适时调整工作细节提供科学参考。进一步夯实联村干部责任,推动联村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便是充分听取村干部意见后作出的微小调整。

“除非特殊情况,我们一般不召集村干部到镇上来开单项工作会议。平时主要是联村干部将当前的重点工作任务及要求带下村,并和村里共同抓好落实。”剪市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精文减会、减轻村级负担;又可以锻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还可以促进“下情上达、下情上报”,对镇村两级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争先进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产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的莓茶,和茶叶可不一样,它的采摘标准就是我们手指的四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排四’,四节就是莓茶最好的芽尖。”这边茶园里,剪市镇八公桥村党总支书记罗立军正比划着,手把手地指导茶农莓茶的采摘标准,力争让茶农们采出最好的嫩芽儿,做出品质最高的莓茶。

“除草的时候仔细点儿,千万不能伤到根茎,顺手把死枝也整掉。可别小瞧这些小细节,莓茶管护得好,产量就更高,收益也就更好。”离开茶园前,罗立军也不忘提醒茶农做好茶园管护工作,及时对莓茶树枝进行修剪、除草等。

市《关于在村(社区)先行开展“十减”行动的工作提示》中明确规定,要减坐班时间,工作日村(社区)一般安排1名干部在党群服务中心坐班,其余干部入户走访、上门服务、代办事务。没坐班的时候,罗立军便将自己的战场从党群服务中心搬进了莓茶基地,为茶农们进行现场的技术指导、答疑解惑,从种植、培育、采摘、管理等进行一条龙的技术服务。“这个措施相当好。”罗立军说到,“以前这个时候,党群服务中心、莓茶基地心里两头急,现在好了,终于能妥善处理好村级事务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了。”

近年来,剪市镇八公桥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发展莓茶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年产莓茶鲜叶20万斤,带动村民就业2000余人次,每户增收上万元。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具体举措出台后,八公桥村的村干部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村级产业发展中来。如今,八公桥村的莓茶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群众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

八公桥村党总支书记罗立军指导茶农采摘莓茶

“服务群众的效率更高了”

一大早,剪市镇剪家溪社区的冯运生一行人便来到剪市片三组的秧田前查看早稻种植情况,看到成片的水稻绿意浓浓,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行人喜悦之余,也不忘叮嘱农户一定要抓好平时的田间管理,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刚从田间回来,几人下一脚又走进了群众的家里。根据镇上“秀美桃源”工作的要求,这个月的重点,是农户房前屋后的卫生。为了改变群众的卫生习惯,一行人挨家挨户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要求,看到有垃圾,便立刻督促和帮助群众打扫干净。来到五保户伍耀荣家里,了解到他行动不便,又顺手帮助其完成了养老资格认证。走访路上结伴而行,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微小事,交流办事经验,冯运生感到满足而有成就感。

“今天可是社区的干部主动约我下户的,这样办事效率更高。”剪市镇剪家溪社区的邻长刘万初得意地说。“以前,我约村干部下户,经常到了时间却来不了,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有会。”

这样的画面,几乎出现在剪市镇的每一个村(社区)。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源于减负赋能与村(居)片组邻“三长制”的组合拳。减少坐班时间后,剪市镇各村(社区)把办公场所从党群服务中心搬到了田间地头、群众家里,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前各种报表、检查太多,真正走村入户的时间有限,如今把时间还给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谋划发展、走访群众、解决难题,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剪市镇十字路村党总支书记向友才谈起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相关具体举措时说。

剪市镇进一步完善村(居)片组邻“三长制”工作体系,将基层治理覆盖到“最后一米”。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具体举措出台后,片长、组长、邻长更是积极作为,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群众的意愿诉求,帮助开展便民代办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为优化村(社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以来,剪市镇村(居)邻长每月上门走访1次,重点户每周上门走访一次,召开屋场会76次,解决矛盾纠纷34个,提供“微服务”462件。

减轻担子不是降低要求、更不是降低标准。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剪市镇也着力做好“加法”,要求村(社区)干部把工作精力放到产业发展、为民服务上,从被动的“跟着干”到主动的“我要干”,从以“留痕”印证工作成效到以群众“口碑”印证工作成效,以减负赋能成效破除发展难题、提升服务效能。

(一审:夏博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