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靖港镇杨家山村:永葆“闯”姿态,焕发新风貌
日期:2023-11-10 16: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敏

(通讯员 李敏)今年以来,杨家山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后盾单位大力的支持下,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以“永葆‘闯’姿态,焕发新风貌”为题,书写杨家山村崭新篇章,日前已累计争取各项资金1400余万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面貌大幅改善,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80万元,“偏远落后村”蜕变为“美丽宜居村”正在由梦想化为现实。

IMG_9948.jpeg

一、保持“闯”的战斗力,主动领衔政治任务

杨家山村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决打赢粮食生产“第一仗”。

全方位宣传发动。结合全镇粮食生产任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摸排全村农田种植情况,采取屋场会、村村响、传单单等多种形式宣传途径,不断强化村民的种粮意识。

全领域分片负责。充分发挥“三长制”作用,以支村“两委”干部包片、组长包组、“邻长”包户的三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全力确保双季稻播种面积。

全马力集体攻坚。结合农田复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菜田变稻田”行动,恢复耕种面积600余亩。组织党员开展“下田抛秧助农耕,粮食安全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将党旗插在田间地头,给困难农户免费发放秧苗,帮助农民整田插秧,全年完成双季稻播种面积5100亩,跻身全区前列。

二、扩大“闯”的事业圈,系统推进乡村建设

今年该村按照“上级争一点、农户筹一点、乡贤捐一点、集体贴一点”的原则,合理推进乡村建设。争取项目强基础。今年,完成党群服务中心的新建及村部的整体提质工作;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建设3座便民桥梁;完成8个组5公里的组内道路黑化;新铺设4个组100余座节能路灯,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党群联动兴水利。采取政府出资、党群出力的方式,筹集资金160万元,完成了7口山塘的示范片打造,积极推动100万的小微水体示范片整治,结合2个小农水示范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确保4500余亩农田的排积抗旱和粮食生产安全。

乡贤筹资建屋场。村党总支积极开展“和美乡村育乡贤,乡贤反哺建乡村”的主题活动,大力倡导“投资一处,造福一方”的乡贤情怀和担当。在蛟湖屋场的建设过程中,党总支组织乡贤、群众召开屋场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探索并形成了“镇村引导、乡贤出资、群众出力”的屋场建设新模式,乡贤主动筹资2千万元,高标准推进美丽家居村庄各项建设。

三、夯实“闯”的凝聚力,持续深化治理机制

基层治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该村围绕建强“服务队”、提升“服务力”上下功夫,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持续推进闪亮工程,选好村居民代表。以“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任命”相结合的方式,严选208名村民代表联系服务1478户群众,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化好村民矛盾。重视初信初访,集中化解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16起,夯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突出纠纷的工作基础,建立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实现各类纠纷及时、就地进行化解。

四、提升“闯”的创造力,不断优化发展模式

村企共建促进互惠共荣。充分依靠海氏渔业、麓山水产和刘少军院士工作站落户的有利契机,新增50亩水面纳入村集体经济淡水鱼养殖项目,创新“村+企业+村民”合作模式,新加入村民自有鱼塘200余亩,让闲置的水面“活”起来。庭院经济促进村民增收。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争取衔接资金80万元,因地制宜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土鸡养殖项目,带动144户已脱贫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下一步,杨家山村将继续保持“超前赶”“奋力闯”的状态,按照既定规划,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强班子带队伍、美丽宜居村庄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创建“五零”示范村庄,共建美丽宜居环境,共享发展成果。

(一审:余画 二审:文杰 三审:禹振华)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