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大县换挡工业强市,一个县级市坐拥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
“会喂猪”的宁乡人如何将园区运营得红红火火
【核心提示】
说起宁乡市,有句俗语流传甚广:“宁乡人会喂猪、会读书。”
这几年,这一说法有了新版:“宁乡人会喂猪、会读书,还会运营园区。”
这句话用湖南方言说来朗朗上口,很快流传开来。一个县级市坐拥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会运营园区”名不虚传,令人信服。
从农业大县换挡工业强市,宁乡以园区为载体,闯出了一番“新天地”。2022年该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新增3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百亿级企业总数达5家。在2022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中,宁乡再进一步,跃居第17位。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曼斯 李妍
【经验剖析】
1 从无到有:建立园区,瞄定方向
从长沙出发,沿金洲大道一路向西。沩江以东为宁乡高新区,越过沩江即可至宁乡经开区。大道两侧,长沙格力、楚天科技、中伟新能源等企业的LOGO镶嵌在厂房之间,放眼望去尽是行业翘楚。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土地。当时,宁乡处在探索工业发展的初期,曾先后兴建国营工业企业、大炼钢铁、兴办全民“五小”企业,后来均难以为继,调整关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小煤矿关闭,煤炭产业渐入严冬,宁乡经济发展更加捉襟见肘。
宁乡发展工业如此之难,难在偏居长沙西隅,无明显区位优势,无完善的基础配套,无充足财力支持,根基弱、底子薄。
趁着改革开放热潮,大量国企改制,宁乡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忘不了、圣得西、加加酱油、凯迪鞋业等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如何将这些参差不齐的民营企业壮大培优,是摆在宁乡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长沙弗迪电池生产车间,工人在忙碌作业。
1998年,宁乡在城东一块仅3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建立宁乡经开区的前身——宁乡县科技工业园。26家民营企业相继入驻落地。
资源快速集聚,企业迅速发展,园区也在短时间内打出了名气。很快,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大批企业落地园区,宁乡坚定了“园区兴工”战略。
2006年,宁乡高新区成立。2008年,宁乡首次跻身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找准了路径,快速发展就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后,两大园区成为宁乡工业发展的“摇篮”,招引、孵化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综合实力强、经济效益好、富有成长性的企业。
2022年,国务院发文批复宁乡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并驾齐驱,宁乡成为继江苏昆山、常熟、宜兴之后,全国第四个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县级市。
2 从有到优:各展所长,比翼双飞
事实上,地处中部、人口达百万、尝试向工业转型的农业县并不少,宁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一重起装配线,工人在进行程序操控。
宁乡工业快速崛起,有何秘诀?
将时间拨回到16年前,中南大学教授李新海给宁乡高新区“牵线”:“广东佛山有一家做锂电池回收和三元前驱体的企业,体量很小,但很有发展前途。”
李新海是国内最先开展锂离子电池研究的行业专家之一,他清楚先进储能材料行业即将迎来巨大机遇。经过研判分析,宁乡高新区认可了李新海的判断,更难得的是,园区不单单引入这家企业,还把产业转型的方向对准了先进储能材料产业。
初入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宁乡有太多困难需要面对:相比福建宁德,宁乡缺乏头部企业引领;比照江西的“亚洲锂都”宜春,宁乡没有丰厚资源;比较贵州、内蒙古等地,宁乡又欠缺地价、电价等优势。
负重之下,宁乡高新区做出了两个关键抉择:在产业平稳发展期,寻找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闭环;在产业高速增长期,招引弗迪电池、邦盛新能源、鹏博新材料等百亿级大项目,做强集群优势。
当下,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步入“黄金赛道”。宁乡高新区的前驱体、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上下游企业一应俱全,已形成完整产业链。2022年,宁乡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25亿元,规模在全国县市区中排名第二位,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以如此实力升格“国家级”,宁乡高新区可谓实至名归。
或许,宁乡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开局,有机缘巧合;但后续的迅猛发展绝非依赖运势,而是得益于“链式思维”主导的苦心经营。
宁乡通过重点培育两大园区的优势产业链,使其差异化发展,从而“比翼双飞”。
以三一重起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链,带动聚集16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从整机到配套的主干基础链条;
以格力电器为龙头的智能家电、智能硬件产业链,集聚24家上下游规上企业,成为全省唯一的家电产业特色园区;
以楚天科技为龙头的生命科学产业,集聚92家链上企业,形成了医疗器械、美妆、生物医药、医药孵化平台及检测5大细分板块……
如今,宁乡已经形成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机械、智能家电智能硬件三大产业链,生命科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三链两群”,基础好、韧性强、潜力大,宁乡工业也逆势上扬,快速腾飞。
宁乡高新区。
3 从优到强:慧眼伯乐,培育良驹
在宁乡,有两组数据格外亮眼——
百亿年产值企业,是一个城市经济竞争力重要指标。过去5年时间里,宁乡诞生了5家百亿级企业,占长沙的四分之一。对比“尖子生”,全国百强县龙头昆山市也仅12家百亿级企业。
截至目前,宁乡拥有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家,有11家企业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其中6家排名第一。
工业做大做强做优进程中,宁乡创造性地提出“策划式招商”“股东式服务”,一边招引、一边培育,双管齐下。
“策划式招商”,招的是哪些企业?宁乡干部形象地比喻:“寻找尚未冒出地面的春笋”。
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宁乡工业发展虽入佳境,但放眼全国,竞争力仍然有限,要直接引入百亿级企业或领域内“高精尖”,仍极为困难。因此,宁乡尝试通过“策划式招商”,找到一批赛道好、团队强的潜力企业,通过数年时间培育,使其得到快速发展。
阿斯米科技正是这样一支“潜力股”。
宁乡经开区。本版图片均为通讯员 摄
人造石墨是锂电池的重要负极材料,但其生产能耗大、车间环境差,问题日益凸显。阿斯米科技董事长侯拥和希望通过技术升级,改变这一现状。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里研发出一套新设备,急需租赁厂房,建设一条生产线来验证可行性。
规模小、投资少,这样的项目并不抢手。侯拥和曾考察了多个县市区,勉强找到一个栖身之处,仍然不太满意。不曾想,到了宁乡后,他受到了热情接待,当天即完成选址。
“这个项目虽不大,但科技含量高,与宁乡产业规划契合。如果实验结果理想,将为负极材料生产企业解决大问题。”宁乡招商干部看来,这样的项目很可能是一匹“黑马”。
这样的项目招引不是个例。面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宁乡分类施策:对具备资金实力和转型意向的企业,开展跨领域转型招商;对本区域内龙头企业和种子型企业,开展跨越后二次招商;对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外地企业,开展跨区域转向招商。
将企业请入“家门”后,宁乡在土地、水电气路等要素提供及公共配套上,给予企业投入与支持,政府如同“入了股”;另一方面,企业在税收、就业、研发等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地方如同“分了红”。两者利益完全一致,真正实现相互合作、互利共赢。
随着更多优质企业落地,园区有了更优质的就业岗位。无论是蓝领、白领还是科研人员,不必远走他乡,在家乡就能一展拳脚。
如今,越来越多的宁乡人感受到“家门口的工业化”所带来的变化,日子越过越幸福。
【发展感言】
坚定不移
走兴工强市之路
宁乡市委书记 张作林
宁乡市委副书记、市长 黄滔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了“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闯出新时代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的历史性任务,为宁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宁乡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要求,围绕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发展定位和“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发展目标,以一地一域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省发展大格局。
“实”字为先奋勇前行,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示范区。坚定不移走兴工强市之路,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做优两个国家级园区平台,深耕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机械、智能家电和智能硬件产业链,食品及农产品、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三链两群”优势产业,纵深推进“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新增10家左右百亿产值大型工业企业,以“链主+链长”双链制,推动产业链(群)发展。创新“策划式招商”和“股东式服务”,精准靶向发力,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干”字当头乘势而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转化区。以创新型县(市)建设为统领,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加速,为湖南科技答卷添彩。发挥产业创新牵引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引进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提升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链条,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在宁乡孵化转化。
“效”字为要铆足干劲,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行区。进一步优化交通规划布局,争取更多更好融入全国全省高铁网、高速网,着力建设湘中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口,向改革要效率要效能要效益。坚持“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用心打造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权阳光的法治环境,形成全市“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宁乡形象”的氛围,为本地经济和外来投资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以营商环境“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
(一审:蒋宇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