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这些宝藏县域,有何“共富密码”?
日期:2023-09-07 15:34   来源:湘伴微信公号   作者:刘笑雪 张璐 王怡瑾

湘伴导读

近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推动共同富裕,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县一级行政单位上承市州,下接乡村,过去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又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大舞台。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推动共同富裕,如何找准着力点?

今天,湘伴君继续连线基层选调生,推出“县域经济的突围”第四期,请他们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望城区:

敢做乡村文旅弄潮人

2017届选调生、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党委书记 冯俊凯

茶亭镇地处望城之北,湘江之畔,既有绿色乡村的惬意烟火,也有红色老区的厚重文化。近年来,茶亭镇抢抓望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让茶亭花海、茶亭采摘、五彩庭院等IP火爆出圈。如何推动文旅融合示范区升级为农业农村共同富裕先行区?在我看来,答案就藏在望城“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内涵中。

既要有一干到底的战略定力,也要有迭代升级的创新思路。乡村文旅既要系统布局、一干到底,也要紧跟时代、紧随潮流。湘江古镇群1.0到2.0的蓄势蝶变、茶亭花海百亩试点到万亩连片,茶亭镇以创新迭代破解“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困局。对油菜种植实行差异化奖补、智能育秧和机插移栽,以技术升级让花海一年更比一年香;持续举办湖南油菜花节、果蔬采摘季等节会活动,让五彩茶亭季季都有新趣味;广邀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提质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让美丽乡村处处都有新图景。

既要有延链集群的融合氛围,也要有联农带农的共享机制。茶亭镇创建“茶亭的礼物”公共品牌,特色农产品统一监管、统一认证,2023年带动农副产品销售460余万元;制作一张覆盖全域、贯穿四季的“农旅地图”,整合资源带动业态聚集,2023年吸引游客40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1700余万元;采用“村+企+农”经营模式激发群众首创活力,建成乡邻土鸡馆、金色渔村等10余个“五彩院子”集体经济示范点,每院月均营收超12万元,让农民共享收益。

洞口县:

小蜜桔成就共同富裕大产业

2008届选调生,洞口县竹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映发

来到有“中国雪峰蜜桔之乡”之称的洞口县工作后,我对这里连片的雪峰蜜桔印象很深。“雪峰蜜桔”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年产值达10亿元。

发展县域经济,就要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竹市镇将雪峰蜜桔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以农民广泛参与受益为出发点、以柑桔产业为支撑、以曲塘千亩蜜桔示范园为代表、以农文旅结合为纽带的“蜜桔特色小镇”。

只有根据“提质、扩面、创品牌”的总体思路,深挖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方能开辟出一条农民致富新路径。具体来说,我们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标准化管理,以蜜桔示范园为中心,巩固成林桔园,扩大富硒蜜桔产业链,推进柑桔产业发展。现全镇柑桔种植面积已超过1.1万亩,覆盖85%的行政村,有千亩以上蜜桔种植基地3个,合作社带动8376名群众增加收入,真正做到了让村民稳定增收。

▲洞口县雪峰山蜜桔丰收。

除了蜜桔,竹市镇还有葡萄、罗汉果、黄皮西瓜、香芋南瓜、七彩鸡蛋等十余种特色产业。我们通过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8000余亩,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把单一传统农业引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复合现代农业,给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生命力。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洞口县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持续挖掘、发挥特色产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走出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长沙县:

解锁双向奔“富”的“密码”

2022届选调生、长沙县黄花镇黄花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张云泉

位于长沙中东部的长沙县黄花镇,是湖南经济发展版图上的一块发展热土。作为县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千亿级项目聚集地,这里在双向奔“富”之路上坚定前行。我踏足这片土地380多个日夜后,对“三湘第一镇”的“共富密码”有了自己的认识。

密码一: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迅速融入,变“站着看”为“争着干”。党员干部当先锋、打头阵,积极融入共富建设。柳吉观赏鱼产业园是黄花村共富典范,30余位村民因此搭上“家门口”赚钱的“便车”。农家餐馆、休闲民宿、乡间歌厅……党员走家串户,积极参与各家商铺的规划设计,想方设法帮老百姓打造“黄金屋”。

密码二: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变“有看点”为“有亮点”。捞刀河穿流而过,银龙村景色别具韵味。黄花镇致力建设“两富两有”的秀美银龙,以初具规模的巴山子组为辐射点,向周边9个点延伸,以“绿色”村居带动“金色”农旅。去年,银龙村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240万,村民们笑容多了。

▲长沙县黄花镇银龙村,游客在捞刀河旁露营玩耍。

密码三:以点带面、连片打造,变“一个强”为“个个强”。黄花镇探索出“村集体+文旅企业+全域发展”的“1+3+N”抱团发展模式,实现党建与产业两轮驱动,激活共同富裕内生动力。2022年,全镇13个涉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党建飘“红”、产业增“金”、乡村透“绿”、民生添“彩”,如今的黄花,产业与人民双向奔“富”,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乡村美景图正徐徐展开。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立足苗侗“茯”地,打造和美“湘”村

2020届选调生、省人社厅驻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贯堡渡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 梁庆泽

从没落的“水果之乡”转型为闻名遐迩的农旅胜地,贯堡渡村如何实现发展腾飞,为县域经济发展打造乡村样板?我认为,要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此稳定就业,促进增收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中国茯苓之乡、中国杨梅之乡。抓住优势产业,就搭上了发展的顺风车。贯堡渡村将坡地流转给集体,与龙头企业合作对村里老化的柑桔树整体开垦升级,进行林下种植,林上经济归村民,林下经济归公司,实现一份地赚三份钱。2021年,占地面积2000亩的贯堡渡一期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落地建成,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空心化、老龄化一直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进特色产业、创造就业岗位,是解决村民收入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村里通过引进农业产业,创造了大量岗位,让2022年基地务工村民人均收入提高3000元以上。

▲贯堡渡村产业基地。

夯实产业基础,加快产业融合。在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基础的条件下,集深加工、仓储、冷链运输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加工厂即将拔地而起,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种养殖,以中药材、苗木、黄牛、渔业为主的农林牧渔四大板块逐步发展成规模化、专业化的乡村产业集群,带动周边发展势能,产生经济虹吸效应。

广大农村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贯堡渡村,加强企业技术引领、乡土合理利用,促进村民实干增收,一张和美“湘”村发展蓝图正在描绘。

文|刘笑雪 视频剪辑  | 张璐 王怡瑾


(一审:余画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