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芙蓉国里尽朝晖·邵阳篇
邵阳,千年古城,湘中重镇,我省第一人口大市,新晋的“国家卫生城市”。曾经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5个省辖市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我省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和最活跃的地区。
为重振邵阳雄风,近5年来,全市干群奋起拼搏、砥砺前行,成绩斐然。全市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经济快速增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对外开放独树一帜。为实现建设“湖南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邵阳正在不懈努力!
邵阳,在开放发展中崛起
2016年8月19日,邵阳市双清区佘湖山的玉清宫。申兴刚 摄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2016年8月23日,邵水河穿城而过,古老的邵阳城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申兴刚 摄
本版制图/张杨
湖南日报记者 蒋剑平 戴勤
通讯员 周玉意 马永忠
邵阳,我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故乡。秉承魏源放眼世界、敢为人先的思想,在开放发展大业中,邵阳人民书写着新的华章。雪峰山下闭塞的丘陵山区,正蜕变为我省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殷殷寄语邵阳:要发挥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过渡带作用,发挥长株潭、湘南、环洞庭湖、大湘西4大经济板块结合部的区域优势,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中彰显邵阳作为。
牢记这一嘱托,立足“一带一部”新坐标,邵阳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战略,重建和放大区位优势,以建设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战略引领,积极凝聚内力、联通外部,朝着区域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开放大平台的目标阔步前行。一个日新月异、生机勃发的新邵阳,正以崭新姿态立于资水之滨。
交通先行,城市提质——
打开了一扇扇对外开放的窗口
9月2日,来自北京、郑州等地近100名旅行社负责人、旅游智库和媒体代表抵达邵阳武冈机场,走进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崀山,共商旅游合作发展大计。
随着今年6月底邵阳武冈机场通航,邵阳又打开了一扇开放的窗口,插上了“飞天”翅膀,构建起以高速公路、高铁、机场为主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昔日交通“盲肠”,如今畅达八方。
“邵阳要加快对外开放,快速融入各大经济圈,与外界的无障碍互联互通是先决条件。”邵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文密说。
2012年以来,邵阳市以建设“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重大交通项目多点开花。
2013年12月底,随着洞新高速、怀通高速建成通车,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去年,安邵高速通车,邵阳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06公里,排全省第4位。今年底,横贯邵阳西部的武(冈)靖(州)高速又将建成,在雪峰山南端将开辟出对接云贵的又一条大通道。
2014年12月16日,途经邵阳的沪昆高铁湖南段通车。一年后,娄邵铁路扩能改造竣工。邵阳拥有了直达北京、深圳、上海、昆明等地的高铁快捷通道,跨入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
目前,由邵阳提出构想并获得国家立项的怀邵衡铁路,正在抓紧铺轨。2018年建成后,邵阳到珠三角和大西南将更加便捷。邵阳市交通局局长邓涛自豪地说:“一个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拥有3条高铁,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今年6月28日,邵阳武冈机场正式通航,邵阳迎来航空时代。
短短5年,邵阳交通实现了高速、高铁、机场立体化发展,与外部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同时,作为发展龙头、开放主要载体,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为改变我省第一人口大市中心城区“小、差、弱”的状况,近5年来,邵阳市以建设百平方公里城区、百万人口“双百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全力推进城市大建设、大改造和大提质。城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72平方公里,城市形象也华丽蜕变,近年相继获评“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今年又捧回“国家卫生城市”匾牌。
邵阳变大了、变美了、变得时尚了、变得更开放了,成为众人称道的宜居宜业之地。近3年,该市先后成功承办了省第11届湘台会、省第7届湘商大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并将于明年作为东道主承办省运会。
再造平台,壮大产业——
“产业兴邵”打造对外开放新名片
今年8月31日,温州邵阳商会一行8人来到邵阳经开区宝丰服饰箱包产业园,就商会企业入园做实地考察。一番详细了解后,8位企业家非常满意。领队龚新军说:“这么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回去后一定向商会企业大力宣传。”
宝丰服饰箱包产业园是邵阳经开区湘商产业园子园,致力于打造以服饰、箱包、皮草、鞋业制造为核心,辅料、展示、仓储、服务、物流为辅业的现代复合型产业集群,为入驻企业提供高效发展平台。目前入驻企业8家。
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说:“建设湘商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支持邵阳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我市着力打造的对外开放平台。我们举全市之力建园兴业,力争为全省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2014年以来,邵阳在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各规划了一个湘商产业园,制定了23条具体政策,高效推进园区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标准厂房投资76.68亿元,开工建设标准厂房458.34万平方米,建设规模居全省前列。
湘商产业园问世,吸引众多邵商、湘商和外商前来投资。目前,全市已签约入园企业657家,入驻企业422家,投产企业268家,园区竣工标准厂房使用率达91.76%。去年,园区投产企业实现产值48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带动就业2.6万余人。
搭建大平台,实施大招商,发展大产业。近年来,邵阳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现有企业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打造主导产业、产业集群、知名品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绿色产业,不断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邵阳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该市工业呈现3大可喜变化。即从大办工业到办大工业、从大招项目到招大项目、从做大产业到做优产业。2012年至2016年,规模工业企业由760家增至113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从348.7亿元增至1916.26亿元。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0家、中国500强企业31家、民营500强企业18家。2016年,该市轻工、机械、建材、食品4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均为2010年的2倍以上,总产值达到1546亿元。皮具箱包、打火机、发制品、五金等特色产业增速明显,在国内和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新兴的湘商产业园区,成为邵阳“产业兴邵”主战场、对外开放新名片,园区产业特色逐步形成。在邵阳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鞋业服装发制品加工业迅速崛起。九兴鞋业、亚洲富士电梯、三一重工、邵纺机等龙头企业,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三一湖汽”引领机械产业群,今年公司混凝土搅拌车预计能销售4000余台、稳坐全国第一把交椅,新研发的环保智能渣土车成为另一拳头产品,今年头7个月,公司产值突破2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引得进来,走得出去——
对接“一带一路”拥抱世界大市场
9月9日,国内500强企业彩虹集团投资20亿元的邵阳特种玻璃项目,在邵阳经开区开工建设。这是邵阳迄今引进的最大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包括盖板玻璃加工、3D玻璃、触控模组和触控移动终端产品在内的产业链,年产值将超100亿元。
邵阳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随着邵阳对外开放条件改善,近几年招商引资势头越来越好。不但邵商纷纷回归,而且外地客商、战略合作伙伴纷至沓来,大项目、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引进取得重大突破。华润电力、九兴控股、百威英博、恒大集团、合隆国际、富士电梯等一批重大项目,为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京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研究院、分享集团、盖板玻璃等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不断为邵阳聚集发展新动能。
邵阳市龙头园区——邵阳经开区,积极采取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产业基金招商、飞地经济、PPP等多种方式,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去年8月以来,园区共引进邵阳智能制造(工业4.0)产业小镇、彩虹盖板玻璃、品牌服饰(箱包)产业园等6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90亿元。
开放焕发生机。据统计,2012年以来,邵阳累计利用外资7.95亿美元,年均增长11.2%;利用内资3419亿元,年均增长24.2%。去年,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二位、第五位。
“引进来”的同时,邵阳企业也大步“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拥抱世界大市场。
目前,邵阳企业已在1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平台172个。以邵商为主体创建的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工业园、越南商贸物流园,获批为省级境外园区。近5年来,邵阳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10家,总量达到298家;对外投资从2012年底1.38亿美元增至去年3.79亿美元,年均增长40%。
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借助境外园区和营销平台,近年来,邵阳市努力壮大外贸主体,加快建设鞋业、发制品、打火机、农副产品、工程机械、医药化工等10大出口基地,精心培育九兴控股、三一重工、邵东箱包服装、新宁裘革、邵阳发制品等一批特色出口型产业园区,对外贸易风生水起。
目前,邵阳市出口产品有打火机、箱包、服装、鞋类、发制品、皮草皮革、医药化工、水电设备、农产品、竹木制品等40类289个品种,并有国家和省知名出口品牌28个。该市一次性气体打火机稳占全球市场份额70%、发制品占全球市场份额20%。5年来,邵阳市外贸进出口逆势上扬、快速增长,年进出口总量增加7.19亿美元,去年达13.1亿美元,年均增长30.2%。
滔滔资水,以奔腾之势、开放之姿,汇入长江,拥抱蔚蓝大海。在创新、开放旗帜引领下,有勇有谋、放眼全球的邵阳人,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世界自然遗产地
崀山国家5A级景区
新宁县崀山景区骆驼峰。杨坚 摄
锦绣潇湘,浪漫崀山。2010年8月,新宁县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随后,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新征程开启。近年来,新宁县先后投入资金2.8亿元,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改造和完善崀山旅游基础设施。经多轮“国考”,去年8月,崀山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在景区有高速公路直达,旅游日趋火爆。(尹建国)
湖南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城步南山国家公园
南山牧场。 马晶 摄
2015年11月,国家公布首批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其中城步苗族自治县被批准试点建设南山国家公园,成为我省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试点区包括南山牧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等4处“国字号”生态区,总面积635.94平方公里。在试点区内,既有北国草原的苍茫雄浑,又有江南山水的灵秀神奇。整个公园试点区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公园游憩区、传统利用区4大区域,集中分布在城步南部山区,约占全县面积四分之一。(肖祖华)
湘西南首座民用机场
邵阳武冈机场
武冈机场航站楼。 申兴刚 摄
静卧大山之巅,笑看雪峰天险。今年6月28日,湘西南首座民用机场——邵阳武冈机场通航,830万邵阳人民从此圆了“飞天梦”。
邵阳武冈机场建成,完善了我省民航机场布局,拉近了邵阳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也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投资环境。邵阳武冈机场飞行区按4C标准设计。目前,已开通北京-郑州-邵阳、长沙-邵阳-海口航线,年内还将开通长沙-邵阳-重庆、上海-南昌-邵阳等航线。(戴勤)
城市建设新地标
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
2016年8月19日,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 申兴刚 摄
“莲花”盛开,华丽绽放。2015年11月落成的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坐落在邵阳大道旁,由“五馆一院一楼”构成,即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与大剧院、综合楼。
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是省重点建设项目、当地10大重点社会发展项目之一,总投资近5亿元。建筑群造型美丽独特,形似舟行莲叶间,成为邵阳新地标,是市民与外地游客休闲、娱乐、观光和从事文化活动的好地方。(戴勤)
种下油茶林,有了“摇钱树”
9月15日,邵阳县白仓镇黄连村,村民莫田清为油茶树剪枝。
刘飞 摄
邵阳县白仓镇黄连村村民 莫田清
土路不宽,小货车开不进,化肥和茶籽运不来,油茶林发展就受影响。9月13日,趁着早上凉爽,天刚亮我就来到通往油茶林的田埂道上,继续扩路。等路扩宽后,我准备再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我叫莫田清,今年60岁,是邵阳县白仓镇黄连村村民。2011年,我老婆患肾结石引发双肾衰竭,每月药费2000元,基本丧失劳动力,家里的负担全落到我一人肩上。早几年我一边照顾老婆,一边耕作田地,基本只能保证口粮,每年要借债给老婆买药。
近几年,我们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我家也被定为“油茶产业扶贫户”。油茶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可产油60公斤,以每公斤60元计算,可收入3600元, 其中纯收入3000元左右,而且产果期长达50至80年,简直就是“摇钱树”。县里为了鼓励我们种油茶,对新造油茶林每亩补助1000元,油茶苗每株补贴1元。我到处筹借5万元,承包了村集体山地44.1亩种油茶。
我把油茶林看作我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除草、用肥、修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种的油茶林前年开始挂果,收获青果600公斤,收入3000余元。去年产青果2800公斤,收入1.7万余元。今年收成应该能够翻番,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现在油茶林挂果率还不高,全部挂果后,每年稳定收入可达7万元以上。
以前家境不好,老婆生病,想给她买点有营养的东西吃也没钱。现在有收入了,可多买点有营养的东西给老婆补补身体。老婆生病欠下的钱,今年也会基本还清。等再攒点钱,就把房子修一修。
我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等把通往油茶林的路修好了,我准备把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左右,到那时,每年就会有10多万元稳定收入。 (湖南日报记者 肖祖华 整理)
家乡变化大,回家不识路
“邵阳变了,变得干净、漂亮、优雅,令人惊喜和激动!” 在云南做生意6年没回家的邵阳市大祥区青云街居民朱先生,9月初返回邵阳,走在街上,他硬是不敢相信这是回家的路。
记忆中的青云街路面坑洼不平,垃圾遍地。眼前的青云街,沥青路面平整光洁,人行道铺上了透水砖,绿化带绿意盎然。朱先生还发现,城区其他许多街巷也旧貌换新颜,陈年垃圾清走了,老旧屋面粉刷了,增加了绿地和健身场所。
据了解,近几年,邵阳市财政投资3.5亿多元,按照硬化、净化、美化、亮化的要求,高标准改造城区小街小巷367条。 (何荣)
又闻车铃声,知是亲人来
“嘀铃铃,嘀铃铃!”这是武冈市公安局湾头桥派出所村级辅警殷淼、覃向骑着自行车,在六家铺村巡逻发出的车铃声。听到铃声,村民们就知道是殷淼、覃向来了。在大家心中,辅警是他们的亲人。
“自从村里有了辅警工作站,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偷盗现象少多了。走在路上,经常能看到辅警。晚上,辅警还和村干部、村民一起巡逻。”六家铺村一位姓伍的村民说。
去年以来,邵阳市全面实施“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改革,在每个村建立辅警工作站,共配备辅警3299名,织密了农村安全网。
(何荣 周玉意)
市场改造后,买菜也惬意
“今天的鲤鱼何嘎(怎么)卖的?”9月6日,在邵阳市双清区三眼井农贸市场,一位帅气的男子下班后在鱼摊前询问。该男子是农业银行工作人员小刘。他说,以前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菜市场,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脚泥,摊位杂乱无章,瓜果皮、烂菜叶到处乱扔。现在,农贸市场改造后,每天下班就会去买菜,走进菜市场感到很惬意。回到家里,老婆更是一脸幸福。
2014年2月,邵阳市城区农贸市场全面改造、新建工作启动。到去年底,共建设、改造农贸市场42家。 (肖祖华 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