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管”齐下兴乡村
日期:2021-07-23 20:4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高靖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重要经验,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

  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户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那么,一个刚刚完成脱贫任务的欠发达地区,应该如何来实施乡村振兴?

  赓续脱贫攻坚的战略定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还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一个更为宏大、更为壮阔的征程。脱贫攻坚积累的经验与启示,理应为乡村振兴提供可资借鉴的思维与路径。

  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全面的胜利,是因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构建全国一盘棋脱贫攻坚体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因此,乡村振兴也要构建全国一盘棋的体系。坚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

  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中,各地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责任制。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构建三位一体大振兴格局。三是坚持精准方略,多措并举提高振兴实效。四是坚持农民主体,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五是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培育振兴长效机制。

  丰富乡村振兴的战术储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

  如何打开这一通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以乡情、乡愁、乡谊为纽带,研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制定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才能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

  一是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制定乡村振兴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建立各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等方式,引进各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对于在基层服务时间累计达到一定期限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二是鼓励返乡创业行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搭建更实用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努力营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在县乡建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信息库,支持有条件的县市设立返乡创业工作站;积极鼓励支持返乡人员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三是推进高校毕业生成长计划。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与乡村振兴计划有机结合,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服务。对于“三支一扶”人员,可考虑在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四是畅通服务渠道。吸引企业家、退休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下乡知青、退伍军人等,通过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助学、咨询服务、担任志愿者等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完善现代农业的战役布局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品牌是农业的发力方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农业品牌创建仍有待提高:一是缺乏品牌建设的意识,重视生产而轻视品牌。二是缺乏培育和打造的重点,农业品牌多而散乱、有而不优。三是缺乏市场管理和经营的统一,导致农业品牌的辨识度低、带动力小。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应以农业品牌创建为主抓手和切入点,重视创建、引领、推动品牌的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以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具体在县镇村产业不同层级的布局上,政府应“先规划,后建设”,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确定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的重点、特色。这种调查论证离不开对当地发展历史,尤其是产业发展历史的考察,也离不开对当下经济社会资源的考察,在必要时还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规划研究。

  惟创新者胜,惟创新者强。没有产业的创新,就难有产业的振兴,更没有乡村的振兴。为破解发展难题,慈利县引进创新团队,经过全方位调研之后,系统推出湖南省首个县域公用品牌“硒有慈利”,带动全县17种农特产品走出山窝窝,走进“北上广”。经过4年来的创新经营,“硒有慈利”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价值已经超过20多亿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其成色如何,要以群众真实感受为准绳,以乡村发展的真金白银为考量。

  只要我们赓续脱贫攻坚的战略定力、丰富乡村振兴的战术储备、完善现代农业的战役布局,就必将再迎来乡村振兴的全面胜利。

  (作者系中共慈利县委书记)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