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通讯员 向远之
“你看,就算这么小的肿瘤,经过我们的设备扫描,轮廓也十分清晰。”11月14日,在湖南麓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麓影科技”),公司CEO熊壮向记者展示实验时拍摄的视频。
2023年10月,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成立,麓影科技正是由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一项科研攻关成果作价8000万元孵化而来。近日,麓影科技完成首轮融资,融资金额超千万元。
过去,传统核医学成像设备分辨率低,仅为8至10毫米,约一粒黄豆大小;扫描速度慢,病人全身扫描需15至30分钟。这意味着,如果病灶小于这个尺寸,图像显示就会非常模糊。此前,临床核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被国外品牌垄断20余年,单台均价高达1000万元。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和SPECT/CT整机装备。
为了攻克这个“老大难”问题,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贺建军组建联合科研团队,入驻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按照“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协同创新、高效融合”原则,中心采取灵活开放的用人机制,打造了一支超过100人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将企业创新“需求”转变为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帮企业解难题,为科研成果找出路。
如今,该团队攻克了高纯度NaI显影剂制备、数据高效采集、图像精准分析、机械与运动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和SPECT/CT整机装备,可实现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和快速全身断层扫描成像,为医生提供一双“看得更早、看得更准”的“火眼金睛”。
“现在设备分辨率提升到3毫米,看清一颗米粒大小肿瘤病灶的轮廓也不在话下。”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副主任余金清介绍,该设备从晶体、传感器到整机软硬件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将单台设备价格降至800万元左右。团队联合湖南中核医疗研发的SPECT整机已于去年12月获批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是湖南获批的首个大型国产三类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的SPECT/CT一体机已完成临床试验。
7月16日,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图为实验室一角。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易昂 摄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布局了潇湘、麓山、衡山、洞庭4个节点实验室。“4个节点实验室致力于在工业制造、设计、检测、加工等核心业务环节开展科研,形成示范效应。”余金清告诉记者,聚焦湖南13条重点产业链,解决关键的基础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中心又在2024年成立8个专业研究部,补齐产业链发展的基础研究短板。
如今,1326名来自全球各地的科研工作者齐聚该中心协同攻关。在产业急需的关键技术领域,40个布局项目结出22项成果、诞生9个新产品——能耗降低3成以上的鼓风机与制冷压缩机远销海外,年产值超5000万元;国内首台商业化光伏逆变器及大功率储能变流器,点亮美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的能源网络……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探索,该中心争取到国家级项目592个,总经费7.4亿元,催生出329项原创成果。
“我们累计服务湖南企业2593家,开展项目259项,合同经费共计3.91亿元。”余金清介绍,中心致力于汇聚全球科研“大脑”,帮助湖南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让实验室的“金点子”在三湘四水开花结果,变成走向世界的“硬产品”。未来5年的目标是,在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突破100余项关键共性技术,打造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品牌和10个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品牌。
责编:万姗姗
一审:万姗姗
二审:邓望军
三审:谭登
来源:湖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