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范圣群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帮助初中生锤炼意志、规范行为、培养团队精神,常德市第十七中学于10月下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周”活动。本次活动以“‘习’以为常,‘惯’出精彩”为主题,融合军事训练、礼仪教育、急救知识、红色文化等多元内容,通过严格的队列训练、丰富的团辅活动和深刻的主题教育,同学们在汗水与坚持中完成了初中生涯的一次蜕变。
从“散漫”到“整齐”的蜕变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清晨的操场上,教官们洪亮的口令划破天际。站军姿、练转体、踢正步、整队列……学生们身着迷彩服,在阳光下一遍遍重复着动作。235班同学说:“起初站军姿3分钟就觉得腿软,现在能坚持10分钟纹丝不动。教官告诉我们,‘队列训练练的不仅是动作,更是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无论是室内的动作分解练习,还是室外的整体队列演练,同学们都全神贯注。231班的同学在“整齐报数”环节反复打磨,力求声音洪亮、节奏统一;232班的“跑步训练”,同学们摆臂高度、步幅大小渐渐趋于一致,教官们耐心指导,从摆臂的角度到落脚的力度,细致入微;老师们全程陪伴,及时为同学们送上鼓励与关怀。

从“个体”到“集体”的融合
除了体能训练,习惯养成教育周更注重思想引领与品德塑造。
礼仪教育课上,常德市第十七中学校长周丽丽通过情景模拟,讲解校园礼仪、交往礼仪的细节:“遇见老师主动问好,进办公室先敲门,递接物品要用双手……”生动的案例让同学们明白,“礼仪是修养的外衣”。
国防教育课上,宋树国老师结合历史与现实,讲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以前觉得‘国防’离自己很远,现在明白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急救知识培训中,“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技能,同学们纷纷感慨:“学会急救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帮助他人,这是成长的‘必修课’。”

此外,“学唱红色歌曲”活动贯穿全程。《打靶归来》《强军战歌》的旋律回荡在校园,同学们在歌声中感受家国情怀;团辅活动中,“大风吹”“身体戏剧”等游戏让陌生的同学快速破冰,从拘谨到欢笑,从独立到协作,集体凝聚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从“知道”到“做到”的跨越
教育周期间,内务整理同样是“重头戏”。操场上迷彩服与校服交叠,教官屈膝弓腰,手把手教大家叠“豆腐块”被子,指尖捏着被角,一点点将松散的被子捋出笔直的折痕,边教边讲解技巧。“下一位,展示!”一声令下,学生快步上前,在教官的帮助下按要领叠出的“豆腐块”被子还像模像样,抬手展示时,脸上满是认真与自豪。

校园中,“无声走廊”“安静食堂”成为新风景:上下楼梯靠右行,食堂就餐按需取餐,餐后主动收拾餐具……这些细节的改变,正是习惯养成的最好证明。
在结训仪式上,校长的讲话为同学们的训练成果点赞,也为他们的初中生活指明方向。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会操表演,队列整齐、动作有力,每一个转体、每一次齐步都展现着一周以来的成长与蜕变。
“习惯养成教育周虽然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伴随初中三年乃至更久。”一位233班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这场青春的淬火,让同学们褪去稚气,多了份坚毅;这场习惯的养成,让校园多了道文明的风景。相信常德市第十七中学的学子们将带着军训中培养的良好习惯与拼搏精神,在初中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