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文妮丽
从隆回的山村到洞口的县城,九年时光流转,王咏芳老师的教育足迹始终深深扎根在邵阳这片热土上。2015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她带着对美术教育的热忱,走进隆回县长鄄九年义务制学校,开始了她的育人征程。
在长鄄学校的三年里,王老师最让人感动的是她对每个孩子的用心。山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但她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接触艺术的机会。没有专业画具,她就带着孩子们用树枝在沙地上作画,用石块拼贴图案,用树叶拓印造型。"美无处不在,"她常对孩子们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在她的启发下,孩子们学会了欣赏朝霞的绚烂、稻田的金黄、老屋的斑驳,这些山村最常见的景象都成了最美的艺术教材。
2018年调到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后,王老师开始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木版年画引入社团课程。她跟着学校团队走访当地老艺人,学习传统技艺,再精心设计成适合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从最简单的刻刀使用到复杂的套色印刷,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一点点地学。很快,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年画作品在学生们手中诞生,这些作品不仅登上校报,更在校园 掀起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潮。
2019年,王老师来到洞口县职业中专学校。在这里,她针对职校学生的特点,创新性地将美术技能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辅导水彩服装课,为建筑专业的学生开设立体构成课,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学生专业成长的助力。她常说:"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要做的就是让这个闪光点发光发亮。"
2020年进入洞口县第九中学后,王老师的教学艺术更加纯熟。她的美术欣赏课总是座无虚席,从《清明上河图》到《蒙娜丽莎》,从中国传统水墨到西方现代艺术,她总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艺术的世界。在专业技能课上,她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付出终有回报。近年来,王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在县级艺术比赛中屡获大奖,2024年更是一举夺得特等奖。更令人欣喜的是,有多名学生作品在省级艺术刊物上发表,这让农村孩子也有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艺术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培养多少个艺术家,而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美的力量。"王老师这样说。九年来,她始终坚守着这个信念,用画笔为乡村孩子描绘色彩斑斓的梦想,用爱心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在她的美术教室里,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自信,对未来的期待。
夕阳西下,王老师还在辅导学生修改参赛作品。窗外的晚霞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也映照着孩子们充满希望的眼睛。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份热爱点燃更多热爱。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