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耕教育沃土 厚植师德根基——记新化三中教师田晓莉
日期:2025-08-14 17:11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责编:肖晴岚

华声在线通讯员 闫颜

二十五年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从乡村中学到县城名校,田晓莉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标尺,在数学课堂的方寸之间播撒智慧,在学生成长的关键路口点亮明灯。她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让师德师风的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

以匠心育桃李,用热爱筑课堂

2000年盛夏,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田晓莉带着对教育的憧憬,走进了新化十二中学的教室。面对农村高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的现状,她把“用心”二字刻在备课笔记的第一页——提前一周钻研教材,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活案例;课后留在教室答疑,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弄懂为止。当年的教学质量检测中,她所带班级一举斩获一等奖,“先进教师”的荣誉背后,是她办公室常亮到深夜的灯光。调任新化第四中学后,她创新性地提出“快乐教学”理念。在135班的数学课上,“小组PK解应用题”“错题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期末成绩显示,该班数学平均分高出同年级同层次班级15分,孩子们说:“田老师让我们发现,数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趣的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智慧,在她后来任教新化三中时愈发成熟,2013年校教学比武一等奖、2016年“一师一优课”一等奖等荣誉,正是她深耕课堂的最佳注脚。

以爱心护成长,用真情暖心灵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田晓莉深谙此道。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永远放着一本“特殊学生档案”,记录着每个需要格外关注的孩子的故事。

罗轩是她班上的一名男生,父亲去世后,右手意外摔断,一度陷入自卑与消沉。田晓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天放学后帮他补习落下的课程,周末带他去医院复查,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营养品,还特意组织班级活动让他担任“裁判”,帮他重建自信。“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告诉我‘手断了没关系,心不能断。’”如今的罗轩已顺利考入大学,每逢假期总会回校看望她。

面对心理抑郁的袁梦,田晓莉没有简单说教。她发现这个女孩课间总在草稿纸背面画舞蹈动作,便主动联系艺术老师为她“加餐”,鼓励她参加校园艺术节。当袁梦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时,她的家人在台下悄悄红了眼眶。“田老师让我知道,我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跳出自己的人生节奏。”袁梦的蜕变,正是田晓莉“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3年起,重拾兼任女生辅导与未保、安全教育工作的她,更是把关爱延伸到课堂之外。她编写并录制的《为青春保驾护航》教学案例,在全市安全教育竞赛中获二等奖;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后,她利用午休时间开设“心语小屋”,成为学生们的“心灵树洞”。

以责任担使命,用坚守铸师魂

在田晓莉看来,师德不仅是对学生的关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终身追求。2005年,她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考入新化三中,这份“学霸”特质也延续到自我提升中:2014年成为市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学员,2023年获评班主任专业素养研修省优秀学员,2024年被评为新化县骨干教师,入选娄底市李超凡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全市仅3名),并在年底被评为“优秀成员”。

她不满足于个人成长,更带动团队共进。作为《高中数学解题指南》的参编人员,她将多年教学心得凝结成文字;在集体备课大赛中,由她牵头的团队先后斩获省三等奖、市三等奖,她总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2024年8月,田晓莉利用假期参与敬老助残服务:给孤寡老人读报、帮残疾学生辅导功课。有人问她为何如此忙碌,她笑着说:“老师的手,既要握着粉笔,也要牵着学生,还要拉一把需要帮助的人。”

23岁的青涩教坛新秀到48岁的骨干教师,田晓莉的教育生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用学识启迪智慧,用爱心滋养心灵,用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誓言。正如她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我愿做那团火,温暖每个孩子的成长路。”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