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鲜农产品出村,如何跑好“最先一公里”
日期:2025-08-14 09:1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万姗姗

原标题:黄桃是湖南的夏季“明星”水果,鲜食期短,对物流要求高。记者探访两大产区发现,出村之路虽比过去畅通,仍然面临冷链缺乏等痛点——

生鲜农产品出村,如何跑好“最先一公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淼 见习记者 符硕

炎炎夏日,享受一颗来自远方的黄桃等特色水果,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然而,少有人了解的是,对于产地农户而言,把辛苦种植的特色水果送上消费者的果盘,并非易事。这其中,生鲜农产品能否顺利跑出“最先一公里”,尤为关键。近日,记者走进株洲市炎陵县、郴州市资兴市等地,从黄桃的出村之路,观察其中的短板制约,探寻解决之道。

(炎陵黄桃。符硕 摄)

“护甲”升级,自动分拣,黄桃加速销向远方

立秋前后,株洲市炎陵县龙凤村的高海拔黄桃园陆续开园。称重、装盒、贴单……桃农全家上阵,忙着打包装箱,等待快递公司上门揽收后发往全国。

(等待收购商收购的炎陵黄桃。于淼摄)

“湖南省内以及广东、江西等周边省份都可以次日达,北京发特快也可以次日达。”炎陵县种桃大户俞成平说。今年是丰收的“大年”,他所在的合作社共有40余亩桃园,300万斤的低海拔黄桃都销售完毕。

为让大批量的黄桃“又快又好”地发出去,今年黄桃“护甲”升级,住进“精装房”。

俞成平家的院子里,货车拉来了批量的包装箱与泡沫盒。与往年比,今年外包装加厚了纸壳,可承受一百斤左右的成年人对角站立。盒内配有精准卡口,刚好卡住泡沫箱,防止黄桃上下位移造成破损。

(炎陵黄桃的“新包装”。符硕 摄)

黄桃走出去,除了“又快又好”,还更加“精准”,炎陵的黄桃就搭上了智能化的“快车”。

在炎陵县中村瑶族乡的分拣中心,一箱箱打包好的黄桃,经过卸车、扫描、智能分轨,分拣至不同目的地的货车厢。每一次扫描数据,都会实时同步至后台,果农们也能关注到自家的果子到了哪里。

工作人员介绍,该分拨中心面积近3000平方米,引入了一台可移动的自动分拣车,单小时可分拣黄桃6000件,分拣效率是以往的三倍,并匹配有8条直发干线。如此,黄桃不需要再经过县城,可直接从山上分拨后即去往全国各地,时效提升约半天。

(可移动的自动分拣车。于淼 摄)

冷库和冷链车投放少,“最先一公里”物流短板明显

对于黄桃这样的生鲜农产品销售来说,“最先一公里”能否快捷、保鲜,尤为关键。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不少地方正通过改进包装、升级分拣、增设物流分拨点、推动快递进村等方式破解这一难题,但仍有明显短板制约。

——“摘下来没几天就得卖,放几天就坏”,冷链仓储点位少。

不少桃农反映,眼下正是黄桃销售旺季,气温高、湿度高,黄桃在自家存放不了几天。

“我们附近没有冷库,只能眼看着桃子烂掉。”有桃农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自家已经倒掉了四五百斤黄桃。

记者了解到,冷库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加上农产品销售季节性强,不少快递企业和村集体缺乏投资意愿。

(郴州水果批发市场的黄桃。于淼 摄)

——“成熟时味道最好,可快递车不来了”,冷链快递选择少。

很多消费者吐槽买不到成熟度好的水果。记者采访发现,果农对此也颇多烦恼。

“7月末的时候黄桃比较硬,成熟度并不是最好,但不太怕磕碰,那时候‘三通一达’等快递甚至会主动进村收桃子。可黄桃大批量成熟后,到村里来的明显少了。”中村瑶族乡一名桃农说,他们往往只能花更多成本选择能空运的快递公司,这就拉高了运费。

“一件10斤的黄桃我们标价98元,如果通过空运发货到河南、北京、重庆等地,物流成本近40元。”俞成平说。

多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成熟度高的水果特别是夏季需要冷链车运输减少损耗,而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由于收货点较为分散,大批量投放冷链车不划算,也就收货少了。

“以黄桃为例,从资兴市的分拣中心到汤溪镇的桃园,单边运输距离90多公里,要花费2个多小时。”从事物流行业15年的资兴海昱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兵说,据测算,夏季的运输损耗率可能从15%飙升到30%。

补上“冷”短板,期待多方发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在产地,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等流通网络,补齐“最先一公里”短板。

多名受访人士提到,要破解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短板,加快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是关键。

“在水果原产地建立冷库,将很大程度缓解销售压力。既避免‘果贱伤农’,还能实现‘错峰销售’和‘反季销售’,显著提升果农收益和产业效益。”湖南第五元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从锋说。

目前,省内有一些地区探索推动田间“冰箱”、移动冷链仓储设施建设等,在降低投资门槛、加强资源共享上想办法,效果显著。

另一种探索则更有想象力。郴州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科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山区陆路运输成本高、时效慢等问题,当地正探索建设“无人机中长距运输+无人车末端接驳+AI智能调度”的低空物流体系,时效预计可提高60%、成本降低20%左右。

业内专家认为,针对生鲜产品运输,当前需进一步推动产地冷链和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的有效衔接,同时打通更多冷链物流运输线路,在供电、用地等要素保障上持续加码。此外,各地农产品物流需求、市场规模等差异较大,可探索培育本土化物流龙头企业,提升其在资源整合、物流网络统筹方面的能力,让不同时令上市、不同类型的农产品都能新鲜出村。

责编:万姗姗

一审:万姗姗

二审:邓望军

三审:鲁红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