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曾霞
在邵阳市双清区博文小学的晨曦中,总有一个身影格外动人:她手持教案时眼神专注,俯身辅导时笑容温暖,举起相机时身姿轻快。这位被孩子们亲昵称为 "邓妈妈" 的教师,就是用爱心编织教育经纬、用智慧点亮成长之路的邓书融。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她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教育故事,恰如春雨润物,滋养出满径芬芳。
以爱为壤,筑牢成长根基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邓书融始终践行着这句教育箴言。她的班级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性格内向的小雨害怕发言,她便每天课间单独开展 "一分钟演讲" 训练,三个月后孩子在国旗下讲话时自信从容;学困生小宇数学基础薄弱,她利用午休时间定制 "闯关练习册",从基础题型到拓展训练层层递进,期末时孩子成绩跃升二十个名次。
"把每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 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家长会上,她会准备 "成长手账",用照片和文字细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疫情防控期间,她逐户家访送去打印好的学习资料,为留守儿童搭建 “线上亲情桥”。正如家长们在感谢信中写道:"邓老师的爱,是那种能钻进孩子心坎里的温暖。"
以创为翼,激活课堂生命力
走进邓书融的语文课堂,仿佛踏入奇妙的语言花园。为让学生感受古诗意境,她带着孩子们在操场演绎《游子吟》情景剧,慈母缝衣的细腻、游子临行的不舍在角色扮演中具象化;为提升写作兴趣,她发起 "班级漂流日记" 活动,三十本日记本在学生手中轮转,稚嫩的文字里既有对校园春景的描摹,也有对家庭琐事的感悟,多篇日记经她指导后登上《市教育报》"少年笔会" 栏目。
这种 "玩中学、学中悟" 的教学模式,让她的课堂始终充满活力。近三年来,她所带班级语文平均分连续保持年级第一,更有 12 名学生在市级作文竞赛中获奖。"邓老师让我们发现,语文不是课本里的铅字,而是生活里的诗。" 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以艺为桥,绘就幸福画卷
在博文小学的公众号里,两千余张照片定格着孩子们的笑脸:运动会上的雀跃瞬间、艺术节上的精彩亮相、毕业季里的不舍相拥 —— 这些影像的记录者,正是邓书融。从 2018 年至今,她坚持用镜头为每个年级的学生留存成长档案,从构图到调色都精益求精,家长们常说:"邓老师拍的不是照片,是孩子们闪闪发光的童年。"
这份对美的追求也融入班级管理。她带领学生创作 "班级文化墙",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装扮教室;组建 "小小合唱团",让歌声成为课间最美的旋律。同事们打趣道:"邓老师的班级,连黑板报都透着艺术气息。"
以绩为证,坚守教育本真
耕耘廿载,硕果盈枝。邓书融先后斩获 "乡优秀教师"" 校骨干教师 "等荣誉,所带班级连续五年获评" 文明班级 ",卫生纪律流动红旗更是常驻教室。她指导的学生在市区级书画、歌舞比赛中获奖 30 余次,而她总把功劳归于孩子:" 是他们的天赋与努力,让教育有了光彩。"
面对赞誉,这位始终带着浅浅梨涡的教师总说:"我不过是守着一份初心 —— 让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滋养。" 如今,邓书融依然每天最早来到教室,最晚离开校园,她的教育故事还在继续,如同春日里永不褪色的暖阳,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