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荷叶镇:将“民情日记”写进群众心坎里
日期:2025-05-23 11:07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肖晴岚

华声在线通讯员 钟蕾 韩松鹏


一支笔,一本民情日记,走村入户,倾听民意,这是桂阳县荷叶镇干部的驻村工作常态。今年来,该县荷叶镇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民情日志”一线工作法,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用手中的“小本子”记录民声期盼,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

化“桌上办公”为“敲门解困”,“笔记本”记录“大民生”

踏进百家门,方知百家情。翻开日志本,满满的民生需求映入眼帘: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进行残疾人证、排查家中用火用气用电是否存在风险隐患、提醒村民及时缴纳医疗养老保险……

镇村干部依托“民情日志”开展入户走访

为更深入掌握社情民意,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荷叶镇为全镇120余名镇村干部统一印制配发“民情日记”,每名干部每周走访一次,每月至少走访10户,了解村(社区)基本情况、企业需求、群众意愿,做到村里有紧急事件必到、群众有诉求反映必到、上级有指示要求必到、重要时间节点必到;困难群众必访、孤寡老人必访、留守儿童必访、特殊群体必访的“四必到四必访”。截至目前,全镇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000余人次,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与建议150余件,对每户村民形成了涵盖个人基本情况、一老一小、育龄妇女、低保困难等个性化标签的民情档案,构建起立体多元服务体系。

从“坐等诉求”到“上门问需”,“小日志”绘就“大文章”

“以前办事要往村委会跑,往服务大厅跑,现在干部带着‘小本子’直接上门问需求,既方便了大伙,又解决了问题,让我们心里很踏实。” 望着学校十字路口新修的减速带,神堂圩村民谭爷爷感慨道。今年3月份,驻村干部赵鑫泉在走访中发现村民多次反馈学校门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民情日记本记录在册后,立即反馈政府启动“一呼即办”机制,将“道路隐患整改”列入民生事项清单,仅不到半个月就对学校进出口路段设置好减速带,保障师生出行安全。

群众的事儿就是天大的事儿,“设置减速带”是该镇推行“三张清单”工作法的微观缩影。荷叶镇以“民情日记”为抓手,从“一件事”挖掘“一类事”共性逻辑,通过走访入户形成“需求清单”,分类建立“责任清单”,限时晒出“成效清单”。目前建立了涵盖基础设施、矛盾纠纷、民生保障等6大类别的民情数据库,实现群众诉求“及时发现—迅速处置—快速反馈”闭环管理,已解决各类民生诉求20余件,圆梦“微心愿”60多人次,真正把“纸上诉求”转化为“地上实景”。

以“走心笔记”换“百姓口碑”,“方寸页”蕴含“大智慧”

“现在有矛盾都不用出村,干部来想办法,不用我们操心。”村民王功汉满意得说。在新市村村干部日记本里,“两叔侄因建房导致纠纷”一事被重点标注,3次调解记录、2套解决方案,字里行间记录着基层治理智慧。

荷叶镇水边村镇村两级干部召开民情分析会

荷叶镇积极采取“民情日记+民情分析会”模式,村里每周一召开民情分析会,由村干部、驻村干部各自汇报走访情况,对村情及时分析汇总,并将村民最关心、最关注的重点诉求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把“一人事”变“众人事”,使“民情日记”成为基层治理的“智慧库”。共摸排走访、登记化解矛盾纠纷28件,化解信访苗头性纠纷5件,及时排查解决房屋建设、管道漏水等群众急难事28余件,全镇12345市长热线投诉率持续下降。

如今,民情日记本已不仅是工作记录本,更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册”、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荷叶镇将持续以“民情日记”为载体,在“家长里短”中把握治理脉络,于“柴米油盐”里感知民生温度,用心用情坚持写好“为民答卷”。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