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刘文欣
在新化县与安化县接壤的大山里,有满山遍野的老茶树。茶叶,作为当地古往今来的特色产业,勤劳朴实的山里人,用它打开了与外界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大冂。这里曾是连接着欧亚大陆万里茶马古道上西南段的源头,在茫茫群山间,留下了镶嵌的石板路,风雨剥蚀的茶亭驿站,很多断壁残垣的遗址,消失的马帮足迹,远去的驼铃声,悠悠岁月中,见证了这里昔日的璀璨辉煌。
曾经的茶马古道。
寻梦
蚩尤故里,人文祖山,湘中第一高峰大熊山,山高林密,水分充沛,土地肥沃,为茶树繁殖生长,提供了天然有利条件。雪峰山区这一带盛产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晋代。
2015年,当时21岁,还尚在长沙读大学未毕业的万志豪,看到家乡新化茶叶产业政府主导,农商参与,引领茶农走致富之路的蓬勃发展前景。从小对这一自然草本植物有深感的他,怀揣着对茶叶的梦想,踌躇满志的他全程骑着摩托车,来到新化县、安化县的大山里,遍访了很多山区曾经种茶的地方,目睹这些地方都已变成了茶叶产业新基地 ,所产的红茶、黑茶作为地理标志性产品,走俏销往国内外市场。一个以种茶、产茶、销茶的新业态骤然兴起,许多茶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欣欣向荣。他如拜师学艺般,辗转在雪峰山山区一带,对茶叶这一行业进行深厚的了解。
这天,他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千年熊山古寺,父亲给了他一杯自诩为 “九黎古茶”的茶。简单来说,这茶叶就是父亲闲暇时,在荒山野岭里的多年老茶树上摘下来,那种无污染、无施肥、无人管、泡茶喝的茶叶子,从而激发了自己决心回乡创业,追光逐梦的热情,也开启了他在这一带寻找野生老茶树的寻梦之旅,。
发现
大熊山有着很多山岭,方圆几十里,小熊山便是它的孪生姐妹,这一带是夂负盛名美丽富饶旳的茶乡。万志豪骑着摩托车,在大熊山周边的乡村,寻找曾有老茶树的地方,他也断定,这地方应该不止一处地方有老茶树,父亲顺手摘“茶”而摘得的茶叶,其他的深山老林里应该也有这种多年的老茶树。
高山上老树茶园。
长长的茶马古道,从高高的山岭,有无数的清澈溪流水奔向资江。当地人介绍说,过去的新化、安化这一带山区盛产的茶叶,如走水路,顺水而行,要经安化洞市、江南等码头上船远航,那时的洞市商埠林立,茶商云集,今天的洞市老街便是曾经旳缩影。这一天,万志豪停留在小熊山脚下的一户老农家里,老人正是一位老茶人,向他讲解了当地自明、清以来源远流长的茶史。当得知他在寻找老茶树茶园时,热情地告诉他,说在新化与安化交界的碧岭界上,高山峡谷里到处是野生老茶树,那里还有一处五六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垦荒地种植的30多亩茶园,只不过已有几十年无人问津,遗弃在这高高的山岭上。
万志豪在老茶人的指引下,如发现了“新大陆” 。但谈何容易啊!面对荒芜了多年的崎岖山路,满是荆棘丛生寸步难行。在前行与放弃的这一瞬间,他选择了奋力前行,他请当地人拿着刀子,在山岭间披荆斩棘,一起寻找那片高山上被遗忘的茶园……
通过用无数个艰苦卓绝的日子,带领当地村民们风餐露宿,翻山越岭,在山水间跋涉。喜悦的是,他们终于寻到了这片遗忘在大山里的茶园;沉重的是,因多年荒芜,这茶园已被灌木、杂草、藤枝侵袭,几乎变成了荒山,有的茶树被藤枝缠绕覆盖着,山谷里有的野生老茶树长成了几米高,根本走进不去人,只能“望茶兴叹”。面对这一发现,很多人也许会知难而退,而此时此刻的他,在大汗淋漓中迎难而进,坚定信心,没有退缩,今天这片重见天日的高山茶园,便是他在茶乡路上发掘的“杰作”。
坚守
他来了,带着雄心勃勃,带着满腔热情,带着青春年少,带着心中梦想,来到了这片山区。 2016年,他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采用土地承包+流转+农户受益的方式,成立了知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通过公司对每一片茶园里的杂草树藤有序清理,己有2000多亩茶园绿意盎然,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崇山峻岭之中走出了一条 “茶路”。
这片茶园,承载着岁月沧桑,留下了50年代广大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农村,在这碧岭界上,热火朝天挥锄垦荒种茶叶办茶场的影子。回忆那一代青年人在这山岭上勤奋劳动的精神,鼓舞着当代青年人接力前行,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发扬劳动光荣的传统,不怕苦累的光辉本色,唱响了一曲青春的赞歌。
万志豪和他的伙伴们都是90后,在省城读书时,本来有在城市良好发展的机会。但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志同道合来到农村,热爱乡村创业,已坚守在这边远山村10年。多少个黎明,他们迎着曙光向前走;多少个夜晚,他们走在茶山路上与星光为伴;多少个清晨,他们微笑充满阳光希望。他们十年如一日,乘国家政策东风,坚持惠农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用朴实年华守护在大山里,把荒山野岭变为绿色茶园,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村民收入不断增长。
他们说,未来将把更多山谷里的野老茶树,开发建成茶园,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为社会减负赋能作贡献……
摘茶
谷雨时节采茶忙。这里平均海拔600多米,相对气温比较低,茶叶发芽慢,采摘也较晚,但最好的茶是头茶,当茶叶在茶树上长出2至4瓣叶的时候,茶园就开园采摘了,也是采茶忙的时节。
采茶的都是当地妇女。天刚蒙蒙亮,她们带着中伙饭,背着竹篓子,唱着采茶歌,三五成群结伴爬坡,天亮正好赶到茶园里,从不会耽误一天的采摘。她们中有老采茶手,有的也是新手,用十指尖尖采茶的飞快动作,真是个个手巧玲珑。她们说,每年都会到这山上来采茶,近十来年采着的鲜茶叶子都给知青公司制茶,一个劳动力每天可收益二三百元的工资,既锻炼了身体,又干起来有劲。很多的农户每年采摘一季茶叶,都有可观的收入。
阳光下,高山上的茶园里,采茶女人会唱歌,唱得歌儿满山坡,处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从采茶到制茶成茶叶,这里有一个精细的过程,万志豪从懵懂的青年,原来对茶叶一无所知,通过向老制茶人请教,自己多次在实践中摸索,从鲜茶叶、发酵、制成茶叶等工艺流程,他在学习中精益求精。目前公司里很多制茶工艺,都是他通过多次实验改进过来的。每当采茶制茶季节,为保证茶叶的原汁原味,他会对一道道工序把关,通宵达旦赶速加工制茶。他把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很多茶艺同行称赞说,他是当地制茶工艺中,肯学肯干,远近闻名的最年轻制茶人之一。他所带领公司制作的“九黎古茶” 系列产品,深受广大客户喜爱。
展望
把每一片茶叶,连接着当地的各种土特产品,为农户谋利增收,是万志豪带领公司扎根在小熊山村的真实想法。他看到村民喂的土鸡、鸡蛋、黑山羊、土蜂蜜、腊肉……很多农产品滞销,总是挂在心头。
在茶乡路上创业的同时,他带领公司积极倡导助农带货销农产品,并在当地承包鱼塘,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添砖加瓦。他们每年带动村民在高山上放养黑山羊、蜂蜜等,鼓励农民以多种经营实现经济增长,时刻为农村搞活经济献良策、出点子、予扶持。当地村民说,万总带领的这些年轻人,不仅是制茶人,更是村里农产品销售的信息员、助销员、带富人。体现了企业为民服务,做出的无私奉献。
知青公司在运营中,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农产品脱销,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万志豪认为,在地方上办企业,不是单一地为了个人利益,要融入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企业惠民、促农增收为理念,把真正带富一方人为已任。这就是他们企业追求的崇高精神。
万志豪﹙左﹚在制作茶叶中。
产业兴,路要通。多年交通受阻的高山之上茶园,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怀和小熊山村村“两委”的努力下,现已公路挖上山,永远告别了马驮时代。不久的将来,一条连接着产业兴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山乡大道,必将带动当地的经济腾飞。
愿景
一片叶子,飘香千年,一条茶道,脉动万里,一朵茶花,盛放荣光,一种精神,历久弥新。
茶文化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发进取;激励着一代代人坚守山乡;激励着一代代人不图名利;激励着一代代人书写故事。他们用这片朴实闪光的叶子,在乡土大地上,诠释了对茶文化价值观念的不断传承和不懈追求。
走在这条飘逸着泥土馨香的山路上,我们看到了山野里一束束山花迎春开放,姹紫嫣红,有摄影师按下快门,拍下了多彩的季节,有网红来到这山乡打卡,播送了山谷里的茶香,有一队队采茶人摘下茶叶,披着晩霞分享劳动果实,有知青公司的车辆载着鲜茶叶送到加工坊,一声声鸣笛响彻山谷。这采茶季节,这条茶马古道上,如大山里的茶马互市,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在采访中,万志豪表示,山里的每一片茶叶,凝聚了山里人民辛勤的汗水,公司将利用茶叶深加工,在“九黎古茶”的基础上,走品牌化道路,不断扩大茶园面积,建设未来的茶叶产业综合文化园,走出一条以茶助农助旅,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在企业为民谋利,造福于民的实践探索中,为实现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目标,贡献自己旳力量。
我们相信,有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有青年的朝气蓬勃,大山里这块茶乡热土上,会唱出一支青春之歌……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