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养蜂“酿出”脱贫致富“蜜”
2020-05-20 15:13   来源:华声 • 经济  作者:周奏意 编辑:陈实

  华声在线5月20日讯(通讯员 周奏意)“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朝诗人罗隐的一首《蜂》,赞美了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涟源市龙塘镇河东村贫困户刘勇志一家,正是罗隐笔下蜜蜂的真实写照。该户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通过开展蜜蜂养殖销售,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脱贫致富之路。

涟源龙塘镇-养蜂“酿出”脱贫致富“蜜”1.jpg

刘勇志的蜂场

  40岁的刘勇志全家6口人,2个儿子在校读书,父母体弱,妻子患有肌肉萎缩症,无法干重体力活,一家人的生活只能由他一人撑起,家庭经济困难。面对窘境,刘勇志没有倒下,他思索规划自己的人生,想着怎样把这个家撑起来。

  2010年,从小对养殖蜜蜂感兴趣的刘勇志从朋友处引进10箱蜜蜂和花粉、花蜜等,开始尝试养蜂。刚开始由于养殖经验和技术不足,产蜜少,蜂蜜收入仅能维持生计。2014年,在进行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时,被识别为贫困户,党和政府的“及时雨”让他看到了希望,产业扶持、医疗救助、教育助学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在他家相继实施。镇村干部在实地走访时,了解到刘勇志既有养殖蜜蜂的“爱好”,又有通过发展蜜蜂产业脱贫致富的愿望,于是积极引导他扩大养殖规模。2015年年初,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养蜂数量一下扩大到50箱,随着养蜂箱数的增加,刘勇志买了相关书籍认真探索如何科学养殖,还常常向其他养蜂专业户请教,刘勇志的养蜂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养蜂的每个环节,比如如何选种、何时采蜜、怎样调控温度、湿度等等,刘勇志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环境的独特方法,除了使产量增加,还能保护蜜蜂、适时放出雄蜂,解决了生产花粉时的各种难题,收获下原汁原味的生态蜂蜜。慢慢地,刘勇志的养殖事业有了起色,1箱蜂蜜的收入达到了1000元左右,一年下来,他的蜂蜜纯收入达30000元以上,年底如期实现了脱贫。

涟源龙塘镇-养蜂“酿出”脱贫致富“蜜”2.jpg

收割蜂蜜

  2018年,随着龙琅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刘勇志家附近被征地拆迁,蜜蜂不能集中养殖,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主动化“危”为“机”,把蜂箱分散到本地、附近的安平镇、古塘乡以及常德市沅江、汉寿等地进行养殖。把养殖蜜蜂数量又扩大到110箱,并改变过去单一蜂蜜品种,开发了桂花蜜、荆条蜜、冬桂蜜、山杜英蜜、乌桕蜜等多个蜂蜜品种,同时通过不断改进养殖技术,蜂蜜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蜂蜜有了,但如果市场不好,养殖效果就要打折扣,刘勇志深知,一个好汉十个帮。当他遇到销售不畅时,就主动找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请他们想想办法。很快,当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知道了他的困难后,主动担当起了蜂蜜的销售员,通过微信好友的大力支持,帮助刘勇志卖了个好价钱,2019年的纯收入达到了10万多元,刘勇志一家彻底告别贫穷,脱贫致富。

涟源龙塘镇-养蜂“酿出”脱贫致富“蜜”3.jpg

原生态蜂蜜

  “今年我又新增加了10箱蜜蜂,估计今年的收入还能增加10000多元,年底想建一栋新房子,秋天还要请驻村工作队帮忙销售呢。”刘勇志乐呵呵地说。

  如今,刘勇志的养蜂之路已步入正轨,蜜蜂也从开始时的10箱增加到了现在的120多箱,年均可创收10多万元,养蜂成为了他脱贫致富的“蜜诀”。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养了几十羽蛋鸡和一亩鱼塘,种了2亩多的红薯和玉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刘勇志饱经沧桑的脸上,笑容灿烂。“现在,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养蜂的技术,准备再扩大养蜂规模,让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还准备注册商标,通过订单销售和电子商务渠道进行网上销售,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谈起未来,刘勇志信心满满。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