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壮丽70年,湖南大力推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
2019-09-11 10: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龙腾 编辑:陈实

  【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4)•基础设施篇】

  壮丽70年,湖南大力推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

华声在线9月10日讯(记者 龙腾)今天,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省发改委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亮方,党组成员、副厅长肖文伟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姚伟红主持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大力推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基础设施网络不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人民群众感受最深、获得感最强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

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健全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725公里,居全国第4位

70年来,湖南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已基本形成。其中,公路总里程达24万公里,是1949年的76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6725公里,居全国第4位,规划的32个出省通道建成25个,122个县市区中121个实现了30分钟上下高速公路的目标。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超2.3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近21万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99.97%,通客班车率达99.70%。

铁路网络规模扩大。已建成京广、沪昆、洛湛、焦柳、湘桂、渝怀等国家干线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069公里,是1949年的5.3倍。其中高铁营运里程达到1730公里,排名全国第4位,京广和沪昆高铁在长沙十字交叉,蒙华、渝长厦、张吉怀等高铁加快建设。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5.8%、78.1%。

民航网络持续扩展。从1989年长沙黄花机场建成通航以来,已运营长沙、张家界、常德、怀化、永州、衡阳、武冈、岳阳共8个干支线机场,湘西机场、郴州机场正在加快建设,启动了长沙机场改扩建、新建娄底机场、永州机场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2018年全省旅客吞吐总量达3024万人次,其中,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527万人次。

下一步,湖南将加快实施张吉怀高铁,渝长厦高铁黔张常段、常益长段等在建项目,确保在2022年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目标;加快推进渝长厦高铁长赣段,呼南高铁邵永段、襄常段、益娄段,铜吉高铁、张石高铁等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并尽快开工建设。

同时,加快当前在建的长益复线、安慈等13条(段)共773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在“十三五”末期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000公里,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全面推进醴娄扩容、炉慈、桑龙、张官、新武、衡永等规划内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电网实现全面覆盖,电力供给增长了7587倍

70年来,湖南能源事业沧桑巨变,实现了从“难用能”到“用上能”,再到“用好能”的跨越式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城乡面貌和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其中,电网从1949年全省仅长沙-湘潭1条35千伏线路,低压线路覆盖长沙、衡阳等少数城市,到2019年建成1条±800千伏直流特高压,拥有20座500千伏变电站,形成“三纵四横”坚强网架。

电力供给大幅增加。194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53万千瓦、最大单机容量0.25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0.23亿千瓦时,全省仅800户官商能用上电灯,截止目前,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43万千瓦、最大在建单机容量达1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745亿千瓦时。目前我省拥有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各类电源,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15%,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7587倍。

油气发展开创全新局面。天然气实现从无到有,建成西二线樟湘支线、忠武线潜湘支线等气源通道,开辟了缅甸、中亚、俄罗斯、海上LNG和国内多气源保障,年输送能力近60亿方,首条国家干线新粤浙湖南段也即将投产。省内天然气管网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覆盖全省63个县市区。石油方面,仪长原油管道,兰郑长、长郴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成品油年消费量超过1200万吨。

煤炭行业提质增效。煤炭生产实现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历史性跨越,2012年以来,通过关井压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手段,淘汰落后、不安全煤炭产能,煤矿数量减少近800处,同时开辟了蒙华、焦柳、洛湛和海进江等运煤通道,在保障需求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煤炭产业集中度和安全生产水平。

综合水利建设成就斐然

初步形成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水利工程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水利基本处于一片空白,初步统计仅有小2型水库10余座,山平塘100余口。70年来,全省上下坚持治水兴湘,水利建设和管理投入稳定增加,初步形成了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综合水利工程体系。

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库1.4万座,占全国的1/7,总库容514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5座、中型水库363座;堤防2万公里,其中5级以上堤防1.3万公里;治理河道0.87万公里;各类灌区7.39万座,其中大型23座、中型661座;泵站5.3万处,其中大型14座、中型270座;水闸3.4万座,其中大型151座、中型1118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6万多处;塘坝166万多处。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洞庭湖流域治理任务、22个蓄洪垸堤防加固工程基本完成,钱粮湖等三大垸安全建设稳步推进,11个重点垸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长江142公里干堤全面达标。相继建成五强溪等防洪控制性枢纽以及东江、涔天河等骨干水源工程。莽山、毛俊等大型水利工程陆续开工,洞庭湖重要堤防加固、四口河系综合整治等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推进,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治理全面启动实施。

民生水利发展成效显著。解决350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堤防保护人口2387万人,保护耕地2583万亩,152个城市防洪保护圈闭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万座;灌溉面积达489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6%,节水灌溉面积647万亩、除涝面积65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5万平方公里。

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日趋完善。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近十年全省年均因灾死亡人数从415人下降到36人,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从8.56%下降到0.72%,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从1.46%下降到0.16%。

信息网络建设突飞推进

全省100%的城镇和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通达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信息化网络体系构建日益健全,城乡数字鸿沟有效缩短,移动网络覆盖全面提升,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635.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增加到6498万户,14个市州城区实现光纤宽带网全覆盖。

基础建设方面,建成移动通信基站数28万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04万公里。规模以上数据公共服务平台33座,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省电子政务云平台、运营商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及各类企业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相继投入运营。

服务能力方面,全省100%的城镇和行政村、55%以上的自然村实现光纤网络通达,城市、农村固定网络接入能力分别提升至1000M、100M。省内所有城区、县、乡、行政村以及80%自然村实现4G全覆盖,交通干道沿线4G覆盖达96%以上。

惠及民生方面,信息消费门槛逐年降低,流量资费从最初的120元/G降至目前5.4元/G。依托不断完善的信息基础网络,农村电商网络极大发展,信息惠民、电商扶贫作用日益凸显,湘西、湘南等地培育了多个享誉全国“一县一品”网销特色农产品。

5G部署方面,规模独立组网稳步推进,长沙已完成约700座5G基站的建设,实现了核心商圈、湘江新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部分区域的覆盖。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