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监狱警察“邱伢子”的家风故事
2019-08-26 17:23   来源:华声 • 经济  作者:宛俊余 叶琴 李林壹 编辑:陈实

  监狱警察“邱伢子”的家风故事

  ----记好家风传承人邱雪松

  华声在线8月26日讯(新湖南记者 宛俊余 通讯员 叶琴 李林壹)“邱伢子”叫邱雪松,现为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狱内侦查科科长,是一名奋战在监管改造工作战线的监狱人民警察。今天,我们走近他,一起聆听他的家风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826172321.jpg

  邱雪松是地道的涟源人,因为在家族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长辈们都亲切地喊他为“邱伢子”。这个靠着自身努力拼搏从涟源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乡里伢子”,骨子里散发着浓浓的质朴。“洗脚进城”20多年了,还是“乡里人”一个,许多习惯都改不了。”见笔者盯着他脚上那双早已磨歪后跟的黑色皮鞋看,他腼腆地笑了。

  在长沙生活了26年,他仍然一口“涟源”腔。

  家风似宝代代传

  邱家秉承“忠孝勤俭”的祖训、家风,历来以书香耕读传家,家族里虽未出过高官、显赫或达贵,却儿孙满堂、幸福安康。

  邱雪松的曾祖父是涟源珠梅一带医术精湛的老中医,饥荒瘟疫之年,邱老妙手仁心,广行布施汤药,救济乡亲疾苦,散尽万贯家财。到了祖父一代,为了养活众多家口,举家搬迁到涟源龙塘山区,开荒种地,历经艰辛。

  邱雪松的父亲青年俊才,年仅32时就出任涟源四古区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后“改任”村支书,毕生致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直至2004年底去世,老人也未曾向组织开口要求恢复职级和待遇。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要牢记作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所肩负的爱国为民责任。”邱雪松说,“父亲在家风教育中历来注重传承爱国精神和道德风范,他老人家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父亲一生都自觉在纪律、规矩、道德的映照下工作与生活,为我们这一大家子树立了榜样标杆,在普通群众中展现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因为父辈的从严教导和身体力行,到邱雪松这一辈,兄弟姊妹20多人,当公务员、人民教师、经商、或在家务农,做事都认认真真,做人都本本分分。

  这个大家庭在当地非常有名气,家族中没人离婚,和邻里也相处融洽。

  春风化雨救“顽冥”

  邱雪松199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湖南劳改劳教工作干部中等专科学校(现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凭借着过硬的业务技能,多年前已是湖南省监狱系统公认的教育改造工作行家,入选全省狱内侦查人才库,多次获得“先进个人”荣誉,其所在的科室2018年度被湖南省监狱管理局评为全省系统先进科室。

  未成年犯龙某,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入监服刑初期,龙某因刑期长、父母离异无人看望,加之身患肺结核病,思想包袱重,遂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多次自杀企图逃避改造。

  邱雪松得知情况后,主动向监所领导请缨,要求包教龙某。

  邱雪松一方面积极协调医院对龙某进行治疗,又自掏腰包为龙某买来购买洗漱用品,关心他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带领干警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改造矫治方案,对龙某开展针对性、持续性的教育矫治。邱雪松还联系了龙某父母来监探望,让他切实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在邱雪松不懈的努力下,龙某慢慢拾起了信心,积极改造,多次获得减刑,提前回归社会。

  类似龙某一样,被邱雪松成功教育转化的罪犯还有很多。

  邱雪松坚信,多教育改造好一名罪犯,社会就多一份稳定。

  七尺男儿亦柔情

  邱雪松在工作中是雷厉风行、刚毅果敢的汉子,在家庭生活里亦是勇挑重担的顶梁柱。邱雪松的妻子在银行上班,工作业务繁忙,家里事务基本顾不上。其实,邱雪松的工作也很忙,但无论多忙,节假日他都会挤出时间,抽空上街买些菜,为家人做一桌口可的饭菜,让家庭更加充满温馨的味道。

  都说婆媳关系、亲家关系比较难以相处,但在邱雪松家却是例外。

  从1999年开始,邱雪松就把乡下的父母和岳父岳母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让他们安享晚年,一家7口人其乐融融地生活了10多年。至今,88岁高龄的岳父还住在家中。

  父慈子孝,行动是最好的榜样。在邱雪松的影响下,儿子从小就特别懂事,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协助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儿子的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今年,才读初二的他,已经考取了萨克斯10级、软笔书法10级等多个专业特长证书。

  儿子对学习历史知识特别感兴趣,为此,邱雪松买来大量历史书籍与儿子一起阅读交流。

  2014年冬天,邱雪松和爱心志愿者朋友去怀化沅陵市借母溪山区看望帮扶留守孤寡老人,随行的儿子也把平时积攒、舍不得用的400多元零花钱留给了山区老人。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