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沉睡的灶台
2021-10-12 19:02   来源:华声 • 经济  作者:邹和阳 编辑:欧阳琪

  邹和阳

  从湖南邵阳市洞口县古楼张华山回来,肖奶奶家那沉睡的灶台和嵌在台阶前水泥地面的那块光洁的磨刀石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想起了家乡,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母亲。

1634036323370345.png

  记忆中灶台里鲜红的火苗,食物的飘香,餐桌的热闹,母亲勤劳的身影都浮现在眼前。我想,肖奶奶家那沉睡的灶台,昔日也一定同样的热闹、辉煌和欢愉。

  10月1日上午,我们一行六人从洞口县城出发。古楼河两岸,群山滴翠。山深、景奇、路险,几经周折,两个多小时过去,我们终于在一座方便调头的简易石拱桥前把车停了下来,然后开始步行。

  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徒步翻过一个个山头,终于遇见了一户人家。一条大黄狗从远处跑来拦住了去路,汪汪的吼叫。“别叫了。”门口一老奶奶喊了一声,大黄狗便摇摇尾巴,退守到山坡上去了,老奶奶招呼我们进屋喝茶。

  我们稍做歇息了一下,此次组织我们前来的洞口县教育局主任督学米赛男同老人家聊得很细致,从家庭收入,成员结构,孙辈们入学的情况,以及目前村子里的情况。老奶奶今年78岁了,身体还硬朗,园里种有菜,养着30多只鸡,10多只羊,儿女们都进城了务工了,孙辈们也都在城里上学,有时回家看看她。她最后一次出村还是去年的8月。

  趁赛男同老奶奶交谈时候,我透过偏屋的窗户,看到一个好大的灶台,依稀可见当年浓浓的烟火味;灶台上放有一些杂物,从灶台和灶屋的陈设来看,感觉已很多年没有使用过了,灶台在这老屋里静静的沉睡。偏屋的后面有一个小门,通过小门,有一间小屋,小屋里有一个小小的火堂,小小的火堂里有新燃的灰烬,老奶奶一个人应该就是在这里生火做饭。

  偏屋的台阶前有一块光洁的磨刀石嵌入水泥地面,显得很别致。老奶奶告诉我,那块磨刀石,是她年轻时候从河里捡回来的,几十年了,建这栋房子时,就嵌在这里,原来有50多公分高,现在离地面只有10多公分了。我看了看磨刀石,再凝望面前这位慈祥而健谈肖奶奶,岁月沉淀下来的平和、乐观、勤劳、奉献、豁达都在她老人家的脸上彰显出来。

图片 2.png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飞翔,四周青山环合,屋后篁竹滴翠,隐隐约约可听到淙淙溪流,屋前那棵柿子树上挂满了喜盈盈的柿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院落里弥漫着肖奶奶爽朗的笑声,岁月如此安好。

  “这里真美!赛男,你要不在这里陪老奶奶住一晚吧。”我微笑望着和老奶奶交谈的赛男。

  “我真的好想在这里住一晚,来张华山是我多年的心愿,18年前我在古楼工作,跑遍了古楼村村寨寨,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到过张华山。”赛男动情地说,“那时没有通公路,下乡全靠两条腿,常常我们两个女同事一组,山里手机没有信号,还不时遇到毒蛇的袭扰,几次夜晚迷路困在深山里,好心村民,点着火把,护着送到乡政府。遇有雨天,山路湿滑,一不小心就从山滑入了山谷。在乡下工作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村民的纯朴、热情和友好 ,村民信任我们,把心里话都同我们讲。”

  “我觉得我的心是永远和大山里的老百姓连在一起的。张华山是我的梦,初心赓续,使命勇担。”

  我似乎明白了,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的赛男为什么要在国庆节期间,顶着炎炎烈日,跑几十公里山路,带着我们来到这深山之中的张华山了。

  回来的深夜,我久久不能入睡。我想,星空下的张华山应又是另一番样子,月亮的银辉会给起伏的群山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劳作了一天的肖奶奶肯定已经进入甜蜜的梦乡,洁白的月光会洒向灶台上,勇敢、忠诚的大黄狗伏在磨刀石旁,警惕地、静静的守护着主人。(文图:邹和阳)

  作者简介:

1634036461532013.png

  邹和阳,笔名杨柳岸,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历,医学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发表论文20多篇,科研成果2项,著有《战胜毒魔》一书(20多万字,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95年1月),有散文、诗词、小说等200多百篇(首)散见报刊、杂志和新媒体等。十七从军,戎马三十,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2次,2007年初转业后从事经济工作。资深书画爱好者,习古帖,师古人。热爱毛主席诗词和书法,喜二王,怀素,齐白石,潘天寿,吴昌硕等大师。博采百家之长,书画深得虞逸夫、颜家龙、史穆、何满宗和钟增亚、易图境等大师的悉心指导。闲暇潜心国学、美学和书理研究,以诗和禅入画,用书画解读、诠释、感悟人生。现供职于湖南省商务服务中心从事投资促进和商务服务工作。

0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