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娟)迎着晨曦,披着朝霞,忙忙碌碌,绘出岁月的画卷。立于讲台28载,她将青春毫不保留的献给那群穿梭于学海的精灵。阳光照入窗棂,丝丝白发长出,她用青春年华浇灌出了学生的成功之花。她始终相信教育是件良心活,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与奉献。作为教师,她每时每刻都在用责任与爱来诠释对教育事业的执著。
朱玉平,女,现年50岁,系双峰县梓门桥镇梓桥中学教师,现任教语文和地理。参加工作28年来,先后任教于华国中学、梓桥中学,一直扎根农村,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镇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守望乡村奖等荣誉称号,深受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守师德,咬定青山不放松
师以德为本,心以爱为源,这是朱老师选择教师职业时的执着信念,也是她扎根家乡教育沃土辛勤耕耘的生动写照。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将献身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扎根基层,勇挑重担。
朱老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追求,能自觉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思想上激励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2013年12月,135班邓伟同学不小心摔伤了大腿,朱老师叫上同班教师立马开车送往医院,抱上抱下,检查、拿药、垫付医药费,处理好后又叫车把学生送到家,事后家长、学生感激不尽。朱老师也从不歧视和体罚潜能生,她认为没有低能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育桃李,春风化雨润无声
真情呵护,以心暖心,关爱留守儿童。当今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关爱、温暖,他们往往变得敏感、内向、偏激。朱老师担任204班班主任时,学生肖稳就是一个这样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在学校里他总是独来独往,沉默寡言,有时同学不经意的一个玩笑便会引得他大打出手。在家里他常和爷爷奶奶对着干,父母给他打电话,他也爱答不理的。朱老师了解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还把他接到家里吃饭,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与温暖。课堂上多多关注他,抓住机会大张旗鼓地肯定他、表扬他。还安排性格开朗,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他结对子,让他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关爱。慢慢地他变得爱说爱笑,课堂上也能积极回答问题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中考时顺利考入了双峰三中。
因材施教,关爱入微,让潜能生变优秀。潜能生的转化,关键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212班的彭鑫,家里几代单传,家长对他百般呵护、有求必应,这样娇生惯养的孩子脾气变得暴躁,喜欢独来独往,经常打架、逃学、上网,连他的父母都对他失去信心。朱老师多次上门家访,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针对其个性特征和成长经历制定相应的转化策略,从各方面帮助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彭鑫在朱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有了很大改变,坏习惯被慢慢纠正,成绩也突飞猛进。
朱老师总是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校园欺凌、防性侵等方面的教育。
(一审:谢振华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