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去冬今春,46.52万只水鸟在湖南度过寒冷时光,冬候鸟数量刷新历史纪录。
2月18日,省林业局发布消息,2024至2025年全省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圆满完成,首次将监测范围从洞庭湖区扩大到全省14个市州、85个县市区,为我省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1月份,我省14个市州展开越冬水鸟同步监测。 通讯员 摄)
洞庭湖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近五年,我省越冬水鸟同步监测范围从东、西、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及横岭湖自然保护区扩大到周边县市区及保护地,今年实现全省各级湿地公园全覆盖。
(监测记录场景。 通讯员 摄)
此次调查记录到的71种、46.52万只越冬候鸟,集中在洞庭湖区域的有45.62万只,比上年同期增长约7.5万只。其中,四大核心保护区27.26万只,比上年监测记录增长3600只左右;而环湖区则同比增加7.14万只,总量达到18.36万只。
“鼎城鸟儿洲、津市毛里湖、汉寿息风湖、华容东湖、南县天星洲、沅江琼湖、赫山来仪湖和大通湖,是记录到越冬水鸟较多的湿地公园。”省林科院、湖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人员介绍,水鸟多的湿地公园大部分属于环洞庭湖区。
(研究人员在洞庭湖区域以外湿地公园进行监测。 通讯员 摄)
“一方面,洞庭湖对我省生态系统的‘含金量’还在升高;另一方面,越冬水鸟分布向洞庭湖外扩散,有利于缓解调节极端气候条件产生的不利影响。”该研究人员表示,候鸟的选择昭显出湖南生态系统在持续优化、平衡。
在湘越冬“第五大鸟族”带来惊喜
监测发现,偏爱湖南的越冬水鸟以雁形目鸭科鸟类最多。
“每年监测记录到鸭科水鸟占越冬水鸟总数的比重保持在70%至80%。”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豆雁、罗纹鸭、绿翅鸭、斑嘴鸭称得上在湘越冬水鸟的“四大鸟族”,本次监测发现,这四大鸟类种群依然占绝对优势。
惊喜来自“第五大鸟族”——
“去冬今春,来湘越冬的小天鹅特别多。”本次监测,研究人员记录到4.2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而上年同期仅记录到3.30万只,国家二级将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增量尤其大,成为仅次于传统“四大鸟族”的“第五大鸟族”。
(南洞庭湖的小天鹅。 通讯员 摄)
省林业局介绍,2019年,我省在越冬水鸟同步监测中首次记录到小天鹅,数量较少。如今,它们已经连续五年选择湖南过冬。
除了小天鹅,本次监测还记录到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白鹤、白头鹤、黑鹳和东方白鹳等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小白额雁、鸿雁、白琵鹭、白额雁、灰鹤、鸳鸯、斑头秋沙鸭、棉鳬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在环洞庭湖区湿地发现保护鸟类鸳鸯。 通讯员 摄)
“这些珍贵鸟类数量增长,分布范围也不断扩张。”研究人员称,全省湿地公园共监测到国家重点保护水鸟11种、1735只。
(一审:罗江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谭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