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阿尔茨海默临床治疗或进入神经炎症时代
2024-06-24 16:26   来源:  作者:

  2024年6月12日,"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治疗新策略论坛"盛大启幕,首场会议在上海圆满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主办,旨在汇聚全球AD领域顶尖的临床治疗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与探讨AD领域最新的上市后临床研究发现与实践经验,共同开拓AD临床治疗的新策略与前沿方向。

  在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于恩彦教授共同引领下,论坛特邀美国内华达大学综合健康科学学院Chambers-Grundy转化神经科学中心主任兼终身教授、神经退行和转化神经科学中心主任和首席研究员、克利夫兰诊所勒纳医学院神经病学Jeffrey L. Cummings教授,详尽解读了甘露特钠(GV-971)上市后临床研究中期分析结果,并分享了对AD治疗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关于甘露特钠上市后临床研究中亚层分析疗效发生的机制,甘露特钠主要研究者张靖博士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郭起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刚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张克忠教授主持下,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瑾教授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善雯医师根据各自临床实践,分享了具体病例并进行经验交流。最后,在于恩彦教授的主持下,基于上市后临床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Jeffrey L. Cummings教授、张靖博士、王瑾教授、刘善雯医师作为讨论嘉宾,与在场专家就甘露特钠临床用药策略和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论坛共吸引120位AD领域临床专家现场参与,逾3.7万名专业人士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此次盛会。

  与会专家们高度认可甘露特钠上市后研究数据,并一致认为,对于曾经或正在使用常规治疗药物(SOC)AD患者,接受甘露特钠治疗的疗效优于仅使用SOC治疗;对于初治AD患者,优先推荐使用甘露特钠单药治疗;对于那些SOC不耐受或疗效不佳患者,目前也正在积极探索将治疗方案转为甘露特钠单药治疗的可行性。这一专业建议将为AD患者的有效诊疗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并延缓甚至逆转病程。

  上市后临床研究新进展:甘露特钠引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迈入新篇章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致辞

  在开场致辞中,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介绍了本次大会的参会嘉宾及精彩学术论题。他特别强调了脑肠轴和神经炎症在当前AD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这个前沿领域的研究正逐渐揭示AD深层发病机制,并为治疗AD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策略。

  陈教授进一步详细指出,甘露特钠上市后临床研究数据展现出了显著且独特的治疗效果,不仅为AD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提供了更加明确和有效的治疗路径。

图片

浙江省肿瘤医院于恩彦教授致辞

  浙江省肿瘤医院于恩彦教授在大会主席致辞中指出,AD领域药物研发长期以来都面临巨大挑战,传统治疗药物在对症治疗方面的疗效有限,且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当前的研发重点已经转向更为根本的疾病修饰治疗(DMT),旨在针对疾病的根本病因进行治疗。

  自2019年全球首个DMT药物甘露特钠上市以来,其在A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医生们的广泛认可。最新的上市后临床研究数据,包括大样本量的长期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不仅为随机临床试验提供了有效补充和佐证,也为甘露特钠上市后疗效的进一步评估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的公布,无疑为AD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绿谷医药科技首席执行官(CEO)李金河博士在论坛上代表公司,向所有线上和线下的医生、专家、患者及家属,以及所有关心AD治疗进展的人们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李金河博士表示:”今天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患者带来希望,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近年来,AD药物开发和治疗理念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自甘露特钠上市以来,其背后作用机制脑肠轴被全球不同实验室验证,也极大地加深了科研及临床专家对AD疾病本质的认识。甘露特钠上市后临床研究成果引发的广泛讨论,对于深入理解甘露特钠作用机制,优化AD临床治疗策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绿谷医药科技正在以甘露特钠为基础,不断推动全球脑肠轴科研进展,赋能构建临床-信息-科研-市场一体化的智能运营平台,以人工智能和脑肠轴理论为核心,整合全球资源,建设集专家、临床医生、患者协同的认知产业生态系统,开创数据驱动的认知健康创新范式,贡献集药物创新和疾病诊断于一体的个体化的认知健康方案,引领提升人类认知健康。“

  上市后临床研究数据揭示:甘露特钠持续改善AD症状,逆转病程

  美国内华达大学JeffreyL. Cummings教授在题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进展及甘露特钠(GV-971)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的专题中进行分享。

  JeffreyL. Cummings教授在发言中提到,根据2024年最新的AD药物研发管线数据,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高达164项,涉及127种不同药物,其中DMT药物占据76%。然而,尽管药物研发数量庞大,但成功率却仍然很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值得关注的是,神经炎症作为甘露特钠的靶向机制,也成为当前AD研究中热门方向之一。随着Aβ抗体药物陆续上市,虽然临床试验显示,Aβ抗体即使使用18个月,仍有高达70%病症未得到解决,并且仅有10%患者符合使用标准,还可能引发无症状或症状性淀粉样脑血管病(ARIA)的风险。因此,这些药物并非AD最终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更多种类药物来应对AD疾病的进程。

  甘露特钠在临床III期试验中已显著证明了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市后临床研究进一步在真实世界患者群体中验证了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不仅详细探讨了临床医生如何在实际诊疗中有效利用甘露特钠治疗患者,更侧重于纳入了年龄更大、共病情况更复杂以及使用多种合并用药的患者群体。这些患者群体更加贴近日常诊疗中遇到的真实患者。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优化治疗方案,以更贴切地满足这些患者的需求。上市后临床研究不仅解答了医生和患者在日常临床诊疗中遇到的诸多疑问,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持,以推动AD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上市后临床研究共纳入了3300例患者,其中长期治疗安全性研究纳入2500例患者,有效性研究纳入800例患者。Jeffery L. Cummings教授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他所知的样本量最大的AD领域上市后临床研究,为甘露特钠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对于曾经接受或正在使用SOC治疗的轻中度AD患者,联用甘露特钠治疗1年后,认知功能评估量表ADAS-cog11较基线升高1.79分,MMSE量表较基线降低1.6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CS-ADL评分较基线降低5.0分,且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仅使用SOC治疗患者。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从未接受SOC治疗的轻中度AD患者,使用甘露特钠单药治疗1年后,认知功能分别较基线改善0.83分(ADAS-cog11量表)和0.7分(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善2.0分(ADCS-ADL量表),甘露特钠单药治疗明显优于使用甘露特钠联合SOC治疗(较基线分别依次改善1.79分、1.6分、5分),三个疗效性量表评估结果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提示甘露特钠在AD治疗中兼具改善症状和疾病修饰作用,其上市后临床研究充分验证了甘露特钠在长期治疗中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老年人常见伴发疾病下及老年人常用药物合并使用不存在潜在安全性风险。基于这些鼓舞人心的研究结果,Jeffrey L. Cummings教授为临床医生提出了以下AD临床治疗策略建议:

  1.单药治疗优选:对于首次就诊AD患者,推荐优选甘露特钠单药治疗。

  2.联合治疗方案:对于正在接受SOC治疗的AD患者,建议联合甘露特钠治疗。

  3.转换治疗方案:对于SOC不耐受或疗效不佳AD患者,建议改用甘露特钠单药治疗。如何安全有效地转换为甘露特钠单药治疗值得深入探讨。

  甘露特钠疗效探秘:亚层分析解码其脑肠轴机制的卓越之谜

  接下来,甘露特钠主要研究者张靖博士分享了“甘露特钠疗效亚层分析机制初探”相关内容。

  根据上市后临床数据结果显示,甘露特钠与SOC联用疗效优于SOC单用;更引人注目的是,对于既往未接受其他AD治疗药物的患者,甘露特钠单药能持续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治疗96周后,用药组患者平均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基线水平,并优于甘露特钠与SOC联合治疗组。这一结果进一步强调了甘露特钠具有改善症状和病程修饰的双重功效。

  在深入探索其机制后,发现甘露特钠治疗后应答的患者肠道菌群发生了积极变化。具体而言,有益菌丰度显著增加,而条件致病菌的丰度则有所减少。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这种对肠道菌群调节效果愈发明显,与临床疗效持续改善的趋势高度吻合。

  此外,通过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影像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在接受甘露特钠治疗1年后,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量较基线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在甘露特钠单药治疗组中,患者脑内Aβ沉积量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甘露特钠对于脑内Aβ沉积这一AD病理因素的干预作用。

  下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郭起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刚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张克忠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瑾教授分享了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甘露特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此项研究结果与上市后临床研究数据结果高度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甘露特钠,尤其是单用,在治疗AD方面的显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甘露特钠总体有效率高达81.8%。甘露特钠单药治疗改善症状和逆转病程,疗效明显优于联合用药。痴呆程度较轻或AD诊断时间较短的患者,更能从甘露特钠单药治疗中获得疗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善雯医师就“爱在心口难开”主题分享了她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甘露特钠病例和经验,显示出甘露特钠单方治疗为患者带来的长期疗效,其独特见解和诊疗技巧,为同行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最后,在于恩彦教授的主持下,Jeffrey L. Cummings教授、张靖博士、王瑾教授、刘善雯医师作为讨论嘉宾,与在场专家结合各自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甘露特钠临床用药新策略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洞见的探讨。

  经过充实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和交流,上海举办的首场“AD临床治疗新策略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与会嘉宾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讨会,反映出AD治疗新时代已经到来,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同时也期待这一论坛能够持续举办,为专业学术对话搭建一个优质平台,进一步促进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的交流、融合,共同推动AD治疗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一审:田镇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分享到微信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