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立村民理事会 创新治理新模式
2021-06-04 19:13   来源:华声 • 经济  作者:易恢节 编辑:欧阳锟

  ——落实村民理事会制度的回龙圩样板

  华声在线6月4日讯(通讯员 易恢节)为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着力于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在全区所有66个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构建“村两委+若干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的新型村级组织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村为主”由行政村向自然村下移、向村民小组延伸,依靠村民理事会这个“小组织”做好做强村庄治理这篇“大文章”,走出了一条自然村村庄治理新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易操作的新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一、实施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立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既是贯彻落实《决定》、破解“三农”难题、加速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也是回龙圩管理区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有益探索。

  1.旨在破解基层管理力量不足的难题。一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般只有5名,但直接管理服务的对象却少则一千人,多则几千上万人。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管理服务和项目建设任务下沉到村一级。村干部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更多“帮手”。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的成立可以为村干部分忧解难,为基层管理助力增效。

  2.旨在破解村民自治载体缺失的难题。行政村村民人数众多,且居住比较分散。要实现对整个行政村村民的有效管理、有力引导、精细服务,必须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网格,在各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搭建一个个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平台。此前,回龙圩管理区虽然成立过“四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但是这“四会”面向的是行政村,且职能分化、力量分散,很难把教育、管理、服务、监督的触角有效延伸到所有村民。

  3.旨在破解乡村振兴合力不强的难题。农村地广人散,村民组织性不强,“小农意识”深厚,主人翁意识淡薄。在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乡村振兴工作中,各村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一些村民有利就争、无利就推。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中,个别村民不肯主动拆除空心房、危旧房,不肯让地下管网从自家门前过等,直接影响了整个村庄建设的顺利推进。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来自本村,熟悉村民情况,并带头示范,亲自做邻里工作,易于化解矛盾纠纷,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广大村民自主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共商共建共享美丽村庄建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建立

  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是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的群众组织,代表村民对本自然村范围内的公共事务进行议事协商和公益服务,是村民民主自治、村级事务管理、村庄建设发展的重要辅助力量。

  1.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区党委通过深入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成立自然村理事会的指导意见》,对全区各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进行统一部署和制度规范。区党委向9个行政村分别派出指导组,指导组组长由区党委委员担任,指导组副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或办事处书记担任,相关区直单位、镇(办事处)工作人员为成员。指导组深入各自然村宣传发动,指导和帮助村党组织在每个自然村建立村民理事会,制定好《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章程》,全区66个自然村均顺利成立了村民理事会。

  2.在民主协商后产生。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原则上由3-7名成员组成,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事若干,具体人数由各自然村结合实际确定,一般包括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代表、“乡贤”代表等,提倡村民小组长兼任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理事会成员按照有威望、有公益心、有代表性、能推动工作的要求,由村两委会提议、村民代表会酝酿、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既坚持村党组织领导,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具有公认性、代表性、先进性。2020年6月,全区所有66个自然村均顺利选出了村民理事会,共推选出理事会成员330人,其中党员干部69人、女代表27人。

  3.在公益事业中服务。理事会成员属于自愿公益服务,无工资报酬,不增加村民和集体任何经济负担。理事会成员协助村两委对本自然村的公益建设、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开展民主协商;组织村民筹资筹劳,建设、维护和管理村级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协调邻里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维护村民权益;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帮助村民移风易俗办理红白喜事;服务生产生活,为村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生产技术培训、转移就业介绍等方面的服务。理事会累计召开民主协商会议153次,决定重大事项112件次,开展公益服务217件次。

  4.在规范管理下履职。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健全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的指导意见》《自然村村民理事会依法自治(试行)事项清单》《自然村村民理事会议事决策制度》《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考核办法》等10个制度文件,从制度层面赋予村民理事会职能职责,使理事会成为村庄建设和村级治理的履责组织,形成明责、知责、履责、督责、问责的责任链条,充分发挥理事会的最大效能,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三、工作职责

  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在村党组织领导和村委会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带头制定村规民约、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带头监督执行村规民约等。

  1.牵头制定村规民约。理事会成员带头参与本自然村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并通过走家串门、开“屋场会”等形式讲清修订村规民约的意义和要求,提出需要规范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讲明村规民约必须保证落实和执行,广泛听取村民对村规民约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形成村规民约草稿提请村党支部和区民政局审核把关。再经村民会议表决通过,并张榜公示后,印发到各家各户执行。

  2.带头执行村规民约。每个自然村的村规民约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均涵盖了爱国守法、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保护环境、保障权益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很多是道德范畴的要求,需要理事会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发挥良好示范引领作用,才能在村里形成家家自觉遵守、户户主动执行的浓厚氛围。如下干村《村规民约》明确规定村民要大力支持家乡建设,但是一落到要主动拆除自家空心房、危旧房的问题上,绝大部分村民就没了行动,少数村民公然反对。后在该村村民理事会成员何吉政、何吉江等人带头自愿拆除自家危旧房的示范引领下,全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加快推进。

  3.监督执行村规民约。理事会根据村规民约,对村民的言行进行引导规范,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和文明程度。建立村规民约宣讲引导机制,理事会成员“线上线下”齐发力,点对点在微信群,面对面到农户家,耐心细致地给村民宣讲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入脑入心入行,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为规范;建立村规民约落实配套机制,理事会根据村规民约要求,针对环境保护、勤俭持家等方面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逐一明确自然村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各家各户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系统的责任清单,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长效治理机制;建立村规民约落地纠偏机制,理事会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召开座谈会、唠家常、串门走访、实地查看等形式,带领村民共同查找本村在执行村规民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查即纠、及时整改。目前,全区66个理事会带领村民主动查找整改村规民约执行不到位问题300余个,累计组织拆除杂乱建筑22.8万平方米,村规民约的权威进一步树立。

  四、主要做法

  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群众自治、干群联抓、全民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有效将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1.与村民共商。过去在村庄建设和治理中存在“各喊各调、各吹各号”的现象,又缺少一个协商平台和有效机制,在村民意见不统一的前提下,结果往往是一建就翻脸、一治就上访。建立自然村村民理事会,为村民整合意见建议、保障知情监督、参与村庄建设和治理等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理事会民主协商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让村民成为自己当家、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主体,增强村民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共商村庄发展大计,同谋村庄发展之策,共治和谐美丽村庄。

  2.与村民共建。村民理事会是村民利益的代表者,是村庄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为了避免“重建设轻管理”导致“有新村没新貌”等老大难问题,积极发挥理事会在村庄建设的主体作用,坚持拆除工作由理事会主导、规划由理事会同意、建设由理事会监督、管护由理事会负责,把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加速村庄建设步伐,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如下干村村民理事会仅用60天就顺利拆除227座空心房,总面积12110平方米,为全区自然村村庄建设树立了榜样。

  3.与村民共治。村民理事会既是村级事业的“组织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也是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村民理事会的组建,一定程度上弥补村干部人少事多、村委会管理“最后一里”等问题,促进家风建设、村风建设和社会稳定。如理事会成立以来,按照章程,明晰职责,以身作则,发挥表率,推动村规民约落地,力戒村民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陋习,加大移风易俗力度,树立文明新风。及时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87个,及时调处邻里矛盾纠纷256起,及时组织村民做好门前卫生“三包”、家禽家畜圈养、拆违控违、美丽村庄建设等工作,有力维护村庄和谐稳定。

  五、初步成效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有效促进了村规民约的落地落实,在村庄建设和治理中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协商格局,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1.良好家风建设初见成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家风是人生幸福生活的“第一组密码”,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理事会在村庄建设和治理的同时,融入文明创建、家风建设内容,在村庄醒目位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广泛开展和举办立家规、传家训、兴家风等活动,编立优良家教家训家规,推出一批感人家风故事,引导人们深化家国情怀,继承传统美德,建设新时代家庭文化,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为村庄建设和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2.文明村风建设初见成效。好的村风、民风是村庄建设和治理的核心内容,也是美好村庄的基石。村民理事会积极开展文明户、文明村创建和“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利用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深入开展“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工程”建设,建立善行义举“榜单”、农村道德档案等,组织开展“文明新风进村庄”活动,举办农业使用技术、法律知识等培训班,宣民策、讲民事、树新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理事会馆,设立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等,建起设施齐全的村民活动广场,配有必要体育健身器材,利用农闲、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开展“信访三无村”“平安村”“无毒村”创建,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人人相敬如宾,个个安居乐业,家家幸福美满,言行讲文明、衣食讲卫生、做事讲道德、为人讲诚信、相处讲和谐的文明村风蔚然成风。如在理事会的得力帮助下,回龙村村庄建设、管护、管理更有力有效,2020年成功创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荣获市级“同心美丽乡村”称号”。全区各自然村连续20余年没有发生治安、刑事案件。

  3.美丽村庄建设初见成效。坚持全域实施整区推进的总体思路,以自然村为单位,按3A景区的要求同步改善村庄硬软件建设,实现村村有理事会馆、有公厕、有公共停车场、有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有家风建设点等硬件,村村有看点、有花朵、有文化、有故事等软件,着力打造富裕、文明、法治、美丽、平安、廉洁的幸福家园。全区共建设转运站1个、垃圾收集点66个、发放垃圾桶3560个;建设污水处理厂5个,规模分别是50-2500吨/天,铺设管网17.5公里;完成自然村“五清五化”、修缮农房3264户、完成穿衣戴帽39万平米等;投入4000万元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农村饮用水提质增效工程,普及农村自来水,建立全域水功能质检机制,人工造林6000亩;对全区橘园进行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600盏,秸秆还田1.2万亩,冬季绿肥生产9万亩,建设1处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建立农资包装废弃物运输处理机制等;建设通村公路145公里、村庄公路256公里、村级服务中心9个共4068㎡、绿化亮化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作者系回龙圩管理区党委书记)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