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3日讯(通讯员 李小芳)8月25日至31日,"国培计划(2025)"郴州市农村生物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在长沙举办。来自郴州市各县区的70名农村初中生物骨干教师齐聚星城,围绕"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能力提升"主题展开深度研修,为农村生物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培训班参训教师合影留念)
课程体系:五大模块构建递进式学习路径
培训立足农村教育实际,构建了"标准理解—实践创新—评价优化—技术融合—成果转化"的递进式课程体系。通过《新课标视域下跨学科实践设计》《AI技术赋能教学》《情境化命题与素养评价》等专题课程,邀请省内外专家,系统解读生物学核心素养内涵,传授跨学科项目设计方法与AI教学工具实操技巧。其中,"乡土资源驱动的跨学科项目设计"模块引导教师挖掘农田生态、传统发酵工艺等本土资源,开发《探秘本地酸菜发酵》等特色课程,实现学科知识与地方文化的有机融合。
(学员参观授课老师自制实验教学教具)
实践创新:三大方向成果彰显专业突破
8月31日,培训进入成果汇报环节。教师们围绕"乡土资源跨学科项目""AI技术教学赋能""情境化命题与评价"三大方向展开精彩展示。专家点评时指出,这些成果"既扎根农村教育土壤,又彰显数字化转型思维,为全国农村生物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郴州经验"。
结业典礼上,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教研员张滑强调,本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跨学科设计与AI应用能力,更搭建了"问题诊断—行动研究—成果推广"的教科研闭环。学员周丽芳在感悟发言中表示:"我们将把'素养导向''技术赋能'的理念带回山区课堂,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用乡土资源点亮生物课堂。"
此次培训通过理论研修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农村生物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为郴州市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