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省最后10%的集体林地明确收益权
日期:2025-08-07 10:5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万姗姗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从8月份起,益阳市资阳区水口山村和太平桥村47宗、4111.5亩集体经营林地收益归属,有了新进展——18名林农代表收到了“绿本子”。“这下两村农民和流转林地的企业皆大欢喜。”太平桥村总支书记张思瑞展示出“绿本子”,这是资阳区首批集体林地收益权证,上面写明了收益权人、所占份额、林地范围等。

(农户展示我省首批集体林地收益权证。 通讯员 摄)

湖南是林业大省,国土面积2118万公顷,其中林地约1200多万公顷。让农民从绿水青山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我省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近20年。目前,省内90%以上林地已分山到户,由家庭承包经营,剩下约10%由于种种原因仍由集体统一经营。

最后这10%,收益归谁?怎么分?林农关注,企业观望。近期,湖南在益阳资阳区等地发放首批集体林地收益权证,对林地集体经营开出“定心丸”。

为何“剩下”10%

8月6日,依旧高温。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叶片上,陈杰赶早已在油茶林里忙活了。

十几年前,陈杰所在企业从水口山、太平桥村集体流转约4000亩荒山种油茶,现在正是高产期。“现在,油茶基地经营状况良好。”陈杰表示,油茶基地每年至少帮助周边400人就业、为两村增收80万元以上。

(水口山村和太平桥村油茶基地正在高产期。 通讯员 摄)

由于多方满意,水口山村和太平桥村的4111.5亩林地将坚持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

在浏阳市,饮用水水源株树桥水库周边约5万亩林地,为32个行政村集体所有,对水源涵养有重要作用。当地政府坚持采取集体统一管护方式,为水库周边林地配备专业护林员,建立24小时电子监控系统。

新邵县严塘镇大片山地存在石漠化问题,邵阳市湘西南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区涵盖该镇。“这类生态敏感区域需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治理,只能统一由专业机构实施工程。”据新邵县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石漠化区域在集体统一治理管护下,植被覆盖率从41%左右提高至67%以上。

省林业局调查显示,由于地形、效益、历史原因、生态保护需求等因素,全省10%的林地分不了、分不得,仍然保留由集体统一经营。

不分林,要分利

林不能废,民要获利。今年初,《关于进一步做好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管理的若干措施》实施,明确通过收益权证制度解决“剩下的10%”怎么分——

未来5年,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原则上不再分山到户,转为按照“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方式将收益权量化到户、收益权证发放到户。

(我省首批集体林地收益权证由各地发放,但统一为“绿本子”。 通讯员 摄)

“林业经营收益权除林木收益外,还包括林下种养、林业碳汇、湿地环境、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非木质化经营和获得收益的权利。”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强调,集体林地收益权证目的是规范集体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收益分配,农村集体统一经营林地的面积、坐落、主要树种等明细情况都载明在收益权证上,农民对自身财产权更加了解,得到的林地收入不止于流转收入。

汝城县集益乡桥头村是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村。早在今年5月,615本集体林地收益权证就发到村里。村民都说:“这本证,跟存折一样宝贝。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的益丰竹木有限公司,解决了与村民“扯麻纱”的分利问题,搞楠竹加工生产更有底气。

目前,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岳阳平江市、郴州汝城县、益阳资阳区都已发放首批集体林地收益权证。“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方式有效解决林权碎片化、产出效益低问题,避免林地被疏于经营管理,农户们都比较满意,四地林地综合产出效益均有所提升。

责编:万姗姗

一审:万姗姗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微信
新鲜资讯
关注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