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焕新辉,乡振阿扎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传统民居现状调研及修复策略专业实践团赴保靖县阿扎河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作者:]

(通讯员 黄孝明 胡进波)2024年7月8日-7月14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质功能材料研究组积极响应学校团委号召,组建了“古木焕新辉,乡振阿扎河”传统民居现状调研及修复策略专业实践团,在胡进波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湘西自治州保靖县阿扎河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屏幕截图 2024-07-17 093447.png

团队成员围绕乡村振兴的背景,以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为目的,通过走访村落、系统编码了解村落基本信息和居民居住现状;通过建筑测绘、方案制定对阿扎河村民居建筑进行测量勘探,并对村落民居建筑受损情况进行归类,融合课题组对于木材结构、木材改性、生物质涂料等方面的研究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最后团队通过重温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锤炼红色品格。

7月8日下午,实践团抵达阿扎河村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村书记杨睿,阿扎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向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乡村振兴队队员黄孝明、陈树立第一时间接待并带领实践团对村落进行基本了解。傍晚,杨睿书记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对实践团后续的调研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安排,“希望实践团能够通过实地调研对村落传统文化展开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推动阿扎河村的乡村振兴”,黄孝明详细介绍了村落基本情况。会上,胡进波教授也明确了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讨传统文化挖掘与村落民居修复的调研方案和具体内容。

一、走访村落,系统编码

为了解阿扎河村建筑和居民居住现状的基本信息,7月9日,团队成员在当地杨书记、向书记等一行人的带领下,通过走访居民家中进行了详细的民居现状调查,包括建筑的历史、结构、材料和居民现存居住问题。对村落民居建筑进行拍照记录,并进行系统的编码处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图文支撑。

在调研访谈的过程中,村民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瑶族和土家族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结构、建造技艺和建造方式(榫卯结构、雕花工艺等)。同时团队成员也了解到瑶族村寨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当居住地为山地丘陵时,瑶寨多依山而建,顺应地形,具有很好的山地生活适应性。

二、建筑测绘,方案制定

传统建筑的破坏和消亡不仅是建筑界的损失,也是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损失。因此,在注重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保护的同时,团队成员分成三个小组利用工程测量技术对古建筑进行测量、勘察,不但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并且为团队后期进行古建筑修复而进行的充足的事前评价。

实践团成员在制定修复方案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确保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完整性。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提升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度;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

屏幕截图 2024-07-17 093504.png

三、重温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7月11日清晨,阿扎河村在村委办公楼前举行“重温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主题升旗仪式,旨在促进学生对本地红色文化的了解,厚植家国情怀,锤炼红色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青春力量。活动由村第一书记杨睿主持,村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共同参加。

仪式过后,阿扎河村老书记胡正文为同学们讲述阿扎河村的红色革命故事。远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保靖人民前线抗倭的史实,并赢得了“东南战功第一”的荣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红军来到阿扎河打土豪分田地,30多名红军战士血洒起车,史称“起车惨案”。在土地革命时期,保靖有1000多名热血青年投奔红军,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自己的热血。阿扎河村的老书记胡正文,自筹资金,在红军潭勒石树碑,缅怀烈士的不朽功勋,令人肃然起敬。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追寻革命足迹,重温革命先烈事迹,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回顾与学习,更是对队员们精神世界的洗礼与升华。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审:杨露 二审:余画 三审:石伟)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湖南日报社 | 电脑版 | 触屏版 | 客户端 返回顶部